烟城忧伤800字

烟城忧伤

800字 初二 写景

张望满城混沌的雨色,淹没了低调灰朦的荆楚大地,长江三峡,伴着雨声忧伤的旋律,宣泄在繁华都市里,埋葬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梦魇里。

——题记

满痕烟城

江都喧嚣,行人匆忙,往来无语,习惯了往日乏味的工作旅程,思绪早已麻木冰冷。生活一片惊恐,只管前行着,践踏着自己的影子,漠然望着车后扬起的灰尘,在黄昏后斜阳下翻腾,闪烁,跳动,渐染在行道树上,拖着沉重的步伐摇摆不定,纷飞如雨,弥漫在空中,给沉重稀疏的空气涂抹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灰阶色,沉闷伤感,定格在城市里。只有

远处的两只铁臂在裸露深黄的天边肆无忌惮的挥舞,激落起一阵阵灰尘,朦胧深灰,渐渐被黑暗吞噬。望着那满眼的污秽,行人默默无声,只是低头唏嘘一时。

枯涩烟雨

江都纷繁,烟雨绵绵,已别了往日的风采,那些平平仄仄的字韵不再浮现眼前,已不是日缠绵悱恻的符号,优雅文静的短诗,而是有一股酸涩的味道,在天空中断续呻吟,那是忧伤的节奏,无力的拍打着城市的身躯。着眼望去,嘴角干涩抽动,心隐隐作痛,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吗?狂风正嘶吼着,吹斜了淅沥的烟雨,划出条条灰白的痕影,在暗淡萧瑟的天空下卷积着,被一种腐朽的味道包裹,弥漫天际,侵蚀了锈迹斑驳的墙壁,留下沧桑的脚印,墙下花草残缺,亦落亦萎,绝望的注视这烟雨,悄然逝去,不仅令人忆起刘希文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句,寂寥沉郁,裹着浮烟,在天边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浊江残水

江都不寂寞,长江伴左右。岁月依旧,江流平静,故然没了“江入大荒流”的昔日壮景,江流沧桑,让人不仅回首牵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流”的豪迈气概;江流辽阔,让人依舍驻足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里。今日,茫茫千里江流,烟云飘浮,,乌云密集,透过一丝彷徨,江中浪涛颓废,浊水肆意,垃圾漂浮成陆。深灰的水色,沉淀千里,带着人们践踏过的文明的足迹,沉没江底,沉没于过去。

武陵江都,宜昌古城。那飘渺的烟雨,灰痕累累的烟城,污浊沉沦的长江,是无字的音符,忧伤的旋律,带着一丝悲哀与愤怒,渐入梦魇,呼唤埋葬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点良知,承担这一切,改变这一切。

愿烟城洗彻这污染,吹散这片阴霾,再无忧伤。

湖北宜昌秭归县归州中学初二:郑康

孔子社会

6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2500年前,他如水如茶如此淡然如此之波澜不惊。一个不羁的灵魂,一个刚与柔的最佳契合点,塑造了一个万人景仰的孔子,与生俱来的智慧悄然凝集历史上最为壮光的洪流,不断冲击着世世代代、子子孙孙的心灵——直到2500年之后,他再次给华夏子女掀起了“轩然大波”,他的智慧,穿越时空,给全人类上了一堂最为震撼的课!

我想象中的孔子,老态龙钟,须发皆白,他正双目微闭,双手捧书,嘴里碎碎念着什么,时而嘴角微微上扬,时而眉头紧锁。我不知道这样一位孔子是否是于丹心中那个“灰色的孔子”,但我和于丹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让这样一位孔子去链接一个多彩的世界……

《论语》凡是中国人必知晓的一部名著。于丹告诉我们,里面并没有多少长篇大论,而更多的则是他日常的话,简短的语言确实最有力的真理所在。因而,我敬佩孔子,敬佩他无时无刻都能做一个学者。真正的学者,不是一个职业代号,而是智慧的体现。孔圣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均是受他滋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仁”为己任,才大有作为!而今社会,每个人都想领教孔子的才智,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每年每天都有人,虔诚的,同样虚伪的,赶集似的赶往孔庙“汲取知识”。试想,这是多么愚昧的行为?孔子若在世,他定会抚须摇头长叹……

若我们心中装着孔子,那么无论是不是孔子亲临授课,那么也无所谓了;若社会心中装着孔子,那么当今盛世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孔子社会”——每个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落实于行动。我们在孔圣人的熏陶下,洗礼下,整个社会,将会向高档次进发!

孔子社会。让孔圣人的才智引导这个社会。但,而今不过只是水中月,镜中花罢了……

感知四时,感知山水,感知风月,感知孔子,做一个圣人,将内心的智慧展示予世界,那么你也将会成为“七十二贤人”之一,而非“闲人之一”也!

悟,《论语》……悟,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写景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