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品孔子1000字

读《论语》,品孔子

10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还记得有一阵子,于丹在百家讲坛上连续地讲了《论语》这部书。据说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不在少数的人自打这时都开始重新的审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等到我真正的读于丹的这部书,已经是一年之后的寒假了。看过这部书之后,我感觉孔子很牛。而且牛的很有道理。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要表达孔子的意思是指弟子在家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谦恭有礼,对人如兄弟一般,谨慎而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广大人民群众,亲近那些有仁德,品格高尚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知识。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团结友爱,有爱心,以贤德的人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努力实践,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这些做人的立身原则做好了以后,再学习文化知识,以开阔视野,丰富思想。小小的一句话,短短的几十个字,一语道出了人一生中应该所遵循的道理与规矩,将从孝顺到学习,从礼貌到交友融合在一句话之中,这难道还不能够表示孔子的伟大思想么?所以我认为,孔子牛在这第一点。

中国古代的基层知识分子被称为“士”,也就是这个阶层撑起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那个部分。虽然孔子也曾经官拜到省市那一级别的官位,但是归根结底,孔子还是一个思想永远比身份更高的人。这种境况就使得孔子只能够将自己的民众根基打牢以便于传播自己的思想。于是乎,“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这一称号便流传了下来。别说,孔子还真的是拥有教学天才。开办了一个私塾,自己兼任校长和教师的孔子一教就出了弟子三千,其中的佼佼者还有七十二位。这些人或多或少的都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文化流通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我认为,孔子牛在这第二点。

第三点或许许多人都没听过——孔子牛在,他是一个民族传统礼仪的传承者和不被大众重视的文化的忠实保护者。孔子所处的,是一个多变的时代。虽然春秋战国没有如同19世纪那样巨大的改变,但是写在书中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的的确确的发生在那个时代。为了称霸,就要不计手段,以利益为最高目的。那么,无论是如何卑鄙,如何被人所不齿的手段都可以被视为是正当的行径。在国家与国家都如此混乱的情况之下,孔子作为一个简单的教育家或许还作为一个小小的官吏,高高举起“复兴周朝礼仪文化,传承古典文明精神”的旗帜,向大众传播着自己独到的思想和中国最值得称赞的礼仪文明,这不是正代表了孔子自己的性格么?作为一个时代人物,孔子牛在这三点,也为人所称赞于这三点。

我不知道我总结的孔子是否是学者心目中的孔子,也并不清楚这是否是历史上真正的孔子,但是至少我可以肯定一点——这是“牛”在我心目中的孔子。也许一切都正如易中天老师所说:

我们欢迎这样的孔子。

我们需要这样的孔子

今晚停电

800字 初二 议论文

学校通知:今天早上6点到晚上8点停电。全班知道后,集体沸腾,像一锅粥一样兴奋地直冒泡。

令人兴奋的晚上终于到了。没有灯的夜晚是看不成书的,但出人意料的是学校竟然没宣布放假。尽管如此,大家同样很兴奋,(我猜想可能是扮鬼吓人的最佳良机吧),都趴在座位上等待黑暗的降临。我认真地盯着窗外的天,看着它慢慢地变颜色。它慢吞吞的蜗牛性子和我迫不及待的兔子性子很是不符,所以我的心情是焦躁的。当最后一缕阳光从教室一角撤走,整个教室都被黑暗之神笼罩时,我小小的心开始欢跳起来,接着全班的心跟着跳了起来。

我们在黑暗中开始唱歌,声音出奇得大,空前绝后的声音震得座位一颤一颤的,好象汶川地震传到茶陵来了。原来兴奋的作用这么大,可以引来许多老师,我今天才知道。天越来越黑,浓得像黑墨水似的,教室也黑,看不到其他同学的脸庞。这么黑,不知道那个晚上连《哈利波特》都不敢看的蕊蕊同学怎么样了,我往她座位的方向摸去,碰到她的手,接着一声尖利的惊叫穿破空气,震得我耳膜大受刺激。

唱歌时间结束,大家都停了下来,闷声闷气地不知道在干什么,教室静得让我开始有些恐慌。今天同学们都太不对劲了,要按往常停电教室里应该要乱成一锅粥呀!在黑暗中静默了十分钟,年级组长送来一些蜡烛,教室像积蓄了很久突然爆发了,大家看上去都很兴奋,难道都没见过蜡烛?蜡烛一根根点燃了,每大组两根,教室慢慢地越来越亮,烛光映照下的脸笑得都很灿烂。我盯着烛光看,长长的火苗静静地呆着,舔噬着白色的蜡身,一滴滴“汗”冒出来滚落,然后凝固。伴着我的呼吸,火苗跳起了舞,左右摇曳。

突然,教室像迎来了白昼似的,每个角落都亮堂堂的,我的眼睛瞬间有些不适应,头顶上的日光灯都亮了,来电了。蜡烛被吹灭了,拿走了。伴随着一阵阵叹息声,数学老师抱着一大叠白花花的试卷走进教室,开始数学考试。我垂头丧气地拿出文具,短暂的快乐被试卷代替了。

校园的学习生活是枯燥无味的,停电学习为我们增添了乐趣,适当放松对学习也是一种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