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烛前行900字

秉烛前行

900字 高二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爱林高中毕业,到邻村中心小学教书。

学校很破旧,三个老师,两个教室,一间办公室,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分批上课。几十个学生中,只有几个女生,爱林看了,叹了口气。

村里人听说学校来了个年轻漂亮的女教师,纷纷来看,人们纷纷惊讶于这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竟识这么多字,一时间,爱林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久而久之,人们谈腻了,来看她的人也少了。偶尔,爱林会看到一个瘦弱的小姑娘偷偷站在窗口,若是被发现了,小姑娘便跌跌撞撞地奔走。爱林几次放下门想喊住她,她却头也不回。

一次下课后,一个男孩羞涩地跑上讲台,偷偷地对爱林说:“那个女孩是我姐姐,妈妈不让她上学,让她干农活,老师,求你别喊她,要是被妈妈知道她要被打了。”爱林问了小姑娘的情况,才知道她已经十三岁了,连名字都不认得。

爱林若有所思。

那天晚上,爱林回家时在村头农田旁坑洼的小路上跌倒,磕破了手腕,她瘫坐在小路上,看着旁边被黑夜笼罩的农田,她不知道村里有多少女孩读书认字的权利被埋葬在漆黑的农田里,想到这里,爱林的眼里充满了泪水。

第二天,爱林在教室后门偷偷放了桌椅,一本崭新的书,一支笔。

终于有一天,女孩再次出现在窗口,她看到那个空着的位子,几次想迈进后门却又退缩,她偷偷看爱林的反应,爱林朝她微微点头,她才颤颤巍巍地坐了下来,脸红了好久。

从那以后,女孩便频繁的来听课,她悟性很高,认的字也越来越多,但爱林不在课上提她的名字,也从未和她讲话,因为她不想让女孩丢掉来之不易的学习的机会。

那以后,爱林又放了两张桌椅在后门旁,不时有女生干完活坐在那听课,村里人见了也不说什么。

冬天的晚上,爱林在办公室备完课准备回家,看到女孩站在门口,便喊她进来,女孩支支吾吾,十分不好意思地张开手手心上放着几支蜡烛,她羞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老师,谢…谢你,我…我家没钱,付…付不起学费,这…这是我…收的短蜡烛,老师,村头路难走,你…回家用这个。”爱林接过被焐出手汗的短蜡烛,抚摸女孩粗糙的手,说:“好好读书,长大也来做老师。”女孩郑重地点了点头。

爱林回家时,点起一根短蜡烛,放在马灯里,于是,山村漆黑的夜晚被照亮,爱林小心地避开坑洼,脚步坚定。

当她回头望向那个被黑夜笼罩的村庄,爱林深知,冲破村庄的黑暗,道阻且长。

但她决意秉烛前行。

专之于精

900字 高三

蒋勋在书中曾记述了好友赠送的日本顶级的面条:“装在漂亮的原木盒子里,附有面条负责人签名印章的官方证件,每股面用红纸束装,面条有松树的香味。”那样精致中矜持的气质扑面而来,匠人之精神挥洒到了极致。可见,唯有专之于精、持守于细,方可优婉不迫,筑就精神之底色。

《庄子》中那位解牛的庖丁,初始时面对的是一只庞大的全牛,而不懈地磨炼,最后眼前只剩下肯綮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心中越无旁杂,手下也就越来越精准了。锋利的刀刃在关节与筋脉间游走,竟能将血腥的屠宰场面演绎成一场游刃有余的艺术。正是由于心有所专,在精细上永不止步的追求,才能使自己从牵绊与束缚中解放出来,在粗率中升格出优雅的气质。专之于精,成为了对事业的谨敬,责任与自尊并重。对所执之事有精益求精追求的人,永远都有让人不容小觑的高贵。

齐白石曾立志,要画昆虫一万种。是否如愿,不得而知,但见其笔下之虫草,无一不栩栩如生。其细腻之处可见于昆虫的触须、翅羽、钩刺,有如欣赏一幅工笔小品,让人感慨下笔之细致入微。齐白石曾有“画荷,雨气从十指出”之言,是为必得经过千万遍反复精细的打磨,才可体会到的极致体验。那世间壮阔之景,大江大河,峻岭崇山,鸿篇巨制,富丽堂皇,使人震撼酣畅,但却总无法体味“壶中可以藏日月,芥子足够纳弥须”的魅力。泼墨山水,是感念不到细腻刻画之美的。专之于精,笔下亦浑然有天地,在精细的描摹间,表达的是对物象的尊重,人的精神也介此突显。持守于细,于毫端培养洞悟世间的能力,谨慎地对待万物,这不仅是从容不迫的要求,更是卓绝气质的体现。

而专之于精,从精神的内核逐求极致,却并非易事。清人马荣祖谈到持守于精细,其中的复杂,如同一战:“狭巷短兵,回风舞雪。拉朽摧枯,切玉削铁。视彼龙象,渺如蠓蠛。应手披离,百试不折。”从龙象之庞大到蠓蠛之细小,皆在心神眼界而已。那些粗糙的、冗余的渐被剔扶出来,心凝形释,专于一物,手下拥有了纯粹的精准。由此看出,专之于物,是一场历练中的成熟,精神的底色,也唯有在不断切磨中才能绘就。

专之于精,持守于细,全因细节总会不动声色地在人们耐心把玩时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满足人们探魅的需求。深婉不迫,是一种象征,更是对专之于精最好的呈现。

专之于精,勿使玉瓒与瓦缶并陈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