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读书笔记:《草房子》读书笔记_1200字1200字以上

初二读书笔记:《草房子》读书笔记_1200字

1200字以上 初二

艾地是在油麻地小学西北角的一个极小的草房子旁,秦大奶奶的家前。说起秦大奶奶,她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倔强。

我从没见过一个老人这么犟,这么固执的,明明有一个更好,更舒适的房子等着秦大奶奶来安家,可她无论怎样都不肯搬离自己的老房子,这又是何苦呢?至少在我眼里,那时的秦大奶奶是一头倔驴。接下来,秦大奶奶似乎更加变本加厉,故意将家禽放进油麻地小学,存心捣乱。在此时,我已经被惹火了,这个老太婆怎么那么得寸进尺呢!故事中的桑乔也许和我一样吧,他也实在忍无可忍了,强行令秦大奶奶“搬了家”。

读到这,我也出了一口气,看,敬酒不吃吃罚酒,有了下场了吧。但是,慢慢读着读着,秦大奶奶就在我的眼中完完全全改变了形象,她在乔乔不小心落水时奋不顾身就起了乔乔,自己却落入水中。当她被村民救上来时,几乎断了气。后来,秦大奶奶与油麻地的学生、老师相处甚好,也令我了解到了秦大奶奶善良的一面。可是,最后,这位令我可敬的老人最终还是去了,依旧是落水:第一次,为了乔乔;第二次,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只为一个南瓜……她没有一次是为了自己。

读到此,我已经唏嘘不已。现在,再回过头想想她的固执,可能是她对老伴那无尽的思念吧,那是他与她在经过无数年的努力后,用自己的心血得到的房子,那里蕴含着他们无尽的欢乐的回忆,酸甜苦辣,都在其中,是他们劳动的成果,智慧的结晶,可他却比她先倒下了。

金色的麦地、古朴的房子、苦味的艾叶、寂静的池塘……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顽皮的桑桑、残疾的秃鹤、不幸的杜小康、执着的秦大奶奶和文静的纸月……他们给油麻地带来了不一样的六年,也给桑桑的脑海里留下刻骨铭心的小学经历,让他载着那一连串不平凡的故事告别了这座他朝夕相伴的草房子。

桑桑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他是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他的小学六年,虽然得过一种怪病,但他在那个充满甜、酸、苦、辣的集体中长大,他懂得了除知识外好多好多东西。这一切,是他的启蒙,是他自己的小学时光。

秃鹤是一位残疾男孩,他以自己的坚强和一丝不苟不仅赢得了汇演冠军,更让同学们信任了他。

纸月的家中只有一位年老的外婆,她的内向和优异的成绩,让老师和同学为之震撼,并让桑桑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但她突然消失在油麻地。

蒋一轮是一位年轻、受校长青睐的老师,他在与白雀姑娘演出时出现了迷离的感情,白雀的父亲反对,虽然他们暗地里写信并让桑桑传达,但两人最终带着遗憾分开了。

艾叶在风中舞蹈,那苦味是否在怀念那位倔强的秦大奶奶呢?秦大奶奶与丈夫一生小气地攒钱、买田、盖房、种田,但在即将收获时,丈夫死了,油麻地小学又要在这块地上建造,孤苦伶仃的秦大奶奶非要住在油麻地小学,并添乱于小学,老师、同学和校长都无法赶走她。直到她舍命去救一个孩子时,人们才对她的人格敬佩。秦大奶奶的死源于要救一个南瓜,大家都一定会怀念这位老人的。

厄运里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杜小康。杜家非常有钱,他在油麻地像一个王者一样,功课好、人品好、家境好,男孩崇拜他,女孩喜欢他。但在一次事故中,杜家不仅一无所有,还欠了债,杜小康在逆境中长大,他与厄运抗争。

满口江南话,笑起来露出大门牙,他虽然不是邱二妈的亲生儿子,但却在邱二爷死后,为邱二妈顶天的细马,他那朴实的江南话透出一股对邱二妈的爱。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初二读书笔记:读《长征》有感_1500字

1200字以上 初二

花了十多天的时间读完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书之一。

长征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是突破了阶级和政治界线的人类精神丰碑。无论是哪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无论是由何种意识形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给与人类的精神财富,是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最重要的是,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渡过了30多条河流,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走完了远远超过两万五千里的路程,而且还遭遇敌人的追击和堵截不少于400次。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的远程。共产党人深知这样一个道理: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和国内反革命势力,乃至国际反动势力做拼死的斗争,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能换来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一样,头上的红心一样,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的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位红军所认同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

因为付出了太多的牺牲,因为在难以承载的牺牲中始终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艰难皆成为一个锻造。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些都是可以创造人类奇迹的精神。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磨难。不仅要面对冰雪覆盖的高山、波涛汹涌的江河,与凶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激烈的斗争,还要壮烈牺牲。然而,我们的红军战士没有屈服,勇敢面对困难,用自己顽强毅力,完成历史使命,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场伟大壮举,最最惊人的一幕。

红军长征途中,硝烟弥漫,危机重重,随时都有危险。我们的战士巧施计策,凭着机智、勇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草帽计》中就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贺龙师长为保护战士,灵活运用军事战术。他命令战士们扔下草帽,继续行军。骄阳似火,敌人忍受不住煎熬,纷纷抢着戴上了红军战士“赠送”的草帽。果然不出所料,一会儿空中弹如雨下,敌人被自己的军队打得抱头鼠窜,落花流水。从这件事中看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团结一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敌人。《丰碑》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为了让一位战士温暖些,军需处长竟把身上厚厚的棉衣让给了那位战士,结果自己冻死在寒冷的雪山上。难道那位军需处长没有权利穿那棉衣吗?不,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让战士们受苦。这就是红军的优秀品质,令人称颂,让人值得学习。

中小学写作指导、写作素材、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