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爱国的星星500字

我是一颗爱国的星星

500字 高一 日记

是数万细砂沉淀的支流

北国极光无悔的投影

是卧躺着奔腾的河流

冰河世纪沧桑的背影

国,家

我们嘴里溢出的

伟大的象征

那是一段挣扎的过去

我们从未见过的硝烟

以及残酷的破碎

或许将在一瞬间

颠覆了心绪

就此

尖锐的风贴着

老人的脸划过

经历了沉甸甸的历史的皱纹

在那深邃绵延的沟壑里

迅速下坠

仿佛看见他在战场上

厮杀咆哮

我照亮了那些爱国的心

红色的血液急速旋转

我为他驱走了凄清的寂寞

因为我是一颗爱国的星星

手心的纹路

是千年以后的绝望

此刻禁锢了你的黑白

延伸到山谷的崖壁上

哀悼天明

青年拾起他们的残碎的心

从流光碎影里颠簸的船

摇曳开来

勾着氤氲着腥味的悲恸

低头怅惘

我照亮了那些爱国的心

满腔热血四处乱撞

我为他们撩去了额头的汗水

因为我是一颗爱国的星星

风在空中打滚儿

将纸鸢也卷了进来

似有若无的鸟语

在喋喋不休着

打乱了刚刚睡醒的

叶子的呓语

孩童稚嫩的梦想

向着明天流淌

一点一点铺散开来

把风化过的五四之火

重新燃起

我照亮了那些爱国的心

采集了鲜红的样本

我为他们唤醒了快乐之星

因为我是一颗爱国的星星

爱国是行动

不是弄虚作假的口头禅

最朴实的热情

站在岁月的风帆上

挥手

最终是

日复一日地

爱的深沉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高一(9)班 谈艺园

清漱照玉明

1200字以上 初三 说明文

她家系名门,天资过人,过目不忘,年少名扬诗坛;

她生性聪颖,琴棋书画,诗词茶酒,处处无一不精;

她耽于学问,妙笔生花,文章传世,令后世词人汗颜;

她天生丽质,厌于矫揉,温婉无暇,对爱情坚贞不屈;

她是非分明,爱国情切,无畏奸孽,批当权昏庸无能;

她心有国运,痛斥小人,秀木独立,迎命运嘲弄讥讽;

她幼年丧母,中年丧父、亡夫、失国,一生身后无嗣;

她历国破家亡,经颠沛流离,终是故乡难觅,老来凄清。

她是一代才女,亦是旷世奇女。

她就是婉约词宗——李清照。

一、明月照幽兰于空谷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家境富裕,家风文雅。而盛京的繁华又造就了她早期诗词中的精致典雅,也算得上是后来逃亡时忧愁憔悴的重要因素。

而在当时,李清照以一首清清浅浅的《如梦令》在文坛崭露初角,就像给当时以辞藻华丽内容却糜烂不堪的诗词为主的文坛照入一束皎洁的月光,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个在北宋后期士族奢靡成风的浪潮下成长的女子,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她就像一株空谷幽兰,在一片不堪入耳的“靡靡之音”中,静静地品味着独属自己的清雅与安宁。然后,轻轻提笔,用独具一格的语言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怒哀乐,将一千年前那个繁盛王朝的华美画卷,用另一种平淡到极致,却也华丽到极致的方式,向后人展开。

轻轻捧起她留在世上最后的遗音,拂过墨迹,轻声呢喃,似乎,一千年前的时间轨迹与生活悄然对接,就像那个美丽脱俗的女子站在面前,轻笑。

二、疏云映佳人于星汉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再清雅脱俗的幽兰,也不可能在空谷中了却一生,终究要投身红尘。于是,十八岁那年,她嫁给了比她大三岁的赵明诚。

婚后二十年可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青州的“归来堂”便是夫妻两人避世隐居的世外桃源。不仅如此,她还为自己取号“易安居士”,以表明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志趣。

青州十年,是赵明诚夫妇生活最安逸的十年,更是李清照一生最惬意的十年。此时的她,哪里管得上外面北宋王朝的风雨交加、摇摇欲坠,一心投入到与赵明诚幸福美满的婚姻中去,帮助丈夫完成《金石录》成了她最大的工作。而与赵明诚的伉俪情深成了她诗词创作的最大动力,离别、相思变成了她诗词的主体。

她已从少女蜕变成少妇,爱情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她的词作中,空谷幽兰变成了暗香白梅,不若以前绝世而独立,却更多了几分人情世故,风姿卓越。在时光的磨砺中,曾经的她被磨去了所有棱角,那个清高孤傲的京师才女渐渐远去,而另一个淡雅温婉,有血有肉的李清照正款款而来。

三、清风散暗香于词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四十二岁那年,金军铁蹄南下,不过一年便攻占了京城,北宋王朝分崩离析,而李清照被迫南迁逃亡。恰恰屋漏偏逢连夜雨,四年后,赵明诚身患疟疾而亡。这对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从此她便孤身一人,流亡于这茫茫乱世。然而南宋王朝腐朽昏庸,屈辱求全,更加激发了她的心内凄凉。

大抵是命吧,她失去了一切应有的,命运女神的双手却依旧不肯放开她手中的线。于是,她开始忧家忧国,开始凄凉惨淡,开始了却余生。哀大莫过于心死,是她晚年的形象写照。

没有了一切的信仰与坚持,她从暗香白梅又过渡到了玉林翠竹,傲然挺拔,清骨留香。她不愿再投身这红尘俗世,只能把满腔凄凉与孤独寄予诗词,在清淡却意味深长的诗词中体会与记述这“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风华。

一个十六岁便名满京师,身后仅余五十多首诗词却首首精奇,以“三瘦”之名照耀后世文坛一千多年的惊才女子;一个幼年丧母,壮年丧父,中年丧夫失国,老来无子无依终得一生清苦的悲情女子;一个少时便胸怀大志,婚后却隐居山水,国难之时又随丈夫出仕,后来人财两空凄凉度日的传奇女子。她是一个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留下浓墨一笔的绝代词人,亦是一个在万千尘世中苦苦挣扎的平凡女子。

终究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一代佳人香消玉损,但她留下了中华文坛上一首首不朽的诗篇。

她是是李清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日记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