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活,珍惜一切700字

珍惜生活,珍惜一切

700字 初二 叙事

拥有时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想到珍惜。——题记

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温暖的阳光洒落大地。枝头上的小鸟唱着悠扬动听的歌儿,野花在草丛中开得欣欣向荣。啊,一切都是那样美,那样和谐。可这美丽和谐的景象,又曾是多少人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当年,抗日战争的情景在人们眼中仍然清晰可见。如果不是当年的那些抗日英雄,我们现在还能看见如此美丽富饶的中国吗?如果不是当年的那些抗日英雄,如今的中国还是中国吗?如果不是当年的那些抗日英雄,我们怎能享受到这温暖的阳光,怎能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更不要说是生活,就连逃命也来不及啊!如今,你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生活在这个没有战争,没有烧杀掠夺的年代,就已经很幸运了,不要抱怨你什么都没有。珍惜现在的生活吧!我时常想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或吃的、或穿的、或饰品。可是,当我千方百计把这些东西弄到手后,就觉得这些东西也不过如此。得到了,也便觉得没有用了!是的,人的欲望心是永远也满足不了的。但是,有些人往往如此,他们为了去满足自己那一点点的欲望心,而不顾一切,甚至失去了更多的东西。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确,有些人常常拥有的,不懂得珍惜,还想得到更多的。然后,便不顾一切的去获取。可结果往往是:更多的没有得到,反而失去了拥有的。所以说,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吧!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么,一切便都晚了!失去的,就像泼出去的水,是无法挽回的,不要等到一切失去了而后悔莫及。那样做,实在是太愚蠢了!也许,我们并不像国家总统一样,有着永远花不完的钱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我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智慧的头脑还有崇高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一样可以主宰这个世界,一样也可以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和至高无上的权力。让我们学会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和眼前所拥有的一切吧!请大家记住,只有懂得珍惜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初二:陈靖

诗歌是感性的

1200字以上 初三 书信

诗歌是感性的。

人类语言的初始阶段无经验可寻。最初的语言应当是对自我的感觉的表达,而不是作为理性工具。诗歌在众多文学样式中第一个被语言出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诗歌产生于语言最简单的时期,简单的语言就成为诗歌显着的特征。唯有简单的语言才能最真实地抵达抒情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诗歌挽留了人类语言的纯洁和非功利性。诗歌区别于其它文体,是语言生长过程中人类表达方式的历史选择,是语言不成熟时期生命冲动的外泄。因此,诗是语言不成熟的产物。在一个所谓成熟的语言环境,难于产生真正的诗歌。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不是一个语言过度成熟的环境?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相同的教科书,以及面目相似的媒体在教导我们如何说话,如何作文。语言作为工具被大量复制,穷于说明和诠释这个时代,内心的抒情世界被一个老大的市场渐渐掏空。早熟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早熟表示超前脱离幼稚和天真。而幼稚和天真是诗歌产生的最初动因。在成年之后还坚持以抒情方式写诗的人,多半被这个时代定格为不谙世故,不够成熟的那种人。因此,许多诗人抛弃抒情而专事叙事。

抒情的难度在于一个人不可能时时处于抒情的状态。她需要酝酿和等待那种诗感觉的出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对机遇的等待和把握。

叙事以貌似简单的形式,突破诗歌文本,马上复制了大批的诗人。诗歌产量急剧上升,而读诗的人却越来越少。诗歌评估体系开始崩溃,其标准在价值多元的背景下无所适从。诗歌评论多在宏观层面指点江山,或热衷于诗歌文本的创建。诗歌审美功能逐渐弱化,有被拉入以“说事”为特征的再现艺术的趋势。有人站出来宣布一个抒情时代的结束,我对此始终表示怀疑。那些以叙事的手法作出的好诗,并非是所指场景的再现,其文字的背后,仍然是强烈的抒情,只不过是面孔冷一点而已。拒绝抒情的诗人尤如拒绝思想的哲学家,是不存在的。

抒情的另一个难度,是在创作过程中对“情真”与“诗美”的处理。

语言的过分圆熟,给人是语言的另一种美,是那种城府很深,深谋远虑的策划。在安顿词语的过程中被流失的是抒情本质中的那点“真”,语言既是抒情的载体,也是对抒情的干扰。因此,“诗到语言为止”的说法,就显得有些道理。我理解那就是节制语法与节制词语的过程。语言形式的变化只能是抒情方式的变化。

诗不是因为意义而存在。诗人也不是为意义而作诗。一首诗,是对一个诗人内在的抒情世界的突破,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其指涉与象征都应是整体的。显形的语言所指越清晰,读者进入就越轻松,诗在审美过程中,撞击读者的能量来自于能指在整体语境裂变作用下产生的歧义,联想。每一个进入的读者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修养、人生经验从一首诗的语境场获取对应的信息而激活自己潜在的体验。语言的出场,应符合一首诗整体性的需要。而不是零碎的孤立的细节和佳句的堆砌。

诗是抒情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是在同一个窖里相互作用而发酵。

诗歌的抒情,是把自己内心的疼痛和愉悦以自己的方式说出来,她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她绝不是为了去诉说别人的感受。那样做叫伪抒情。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伪抒情的时代,高举着“抒人民之情”的旗帜。诗人们首先把自己排斥在“人民”之外,“人民”究竟感受如何并不重要,诗人们可以去猜度,去体验“别人”的生活,根据需要去制造“人民”的感受。而真正的人民却无言以对。一个泛情的虚假时代,给诗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或许这也是当今许多诗人避讳抒情的原因之一。

伪抒情不是抒情,那是借诗歌的名义,用貌似抒情的语言在干着另外的勾当。

抒情,是诗人与诗人之间差异与个性鉴别最靠得住的举证;是诗人不经意间在诗歌文本里留下的指纹。

无处不在的诗歌,是因为无处不在的抒情。

抒情是诗歌存在的唯一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叙事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