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萌无罪550字

卖萌无罪

550字 初三 记叙文

瞪眼,撅嘴,捂脸,层出不穷的萌照,是否早已让你审美疲劳,甚至略感厌烦?可是偏偏有组萌照,竟能赢得一致的支持、赞赏、羡慕。

衣着花俏,眼戴墨镜,脸微左倾,手呈花状,打扮并不出格,姿势并不新奇,秘密就在照片的主角,是个年逾百岁的奶奶。老人子孙倒是见惯不怪,还称老人平日喜欢逛街、跳舞、街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引得网友有的讨要长寿之道,有的祝福老人能够一直身体硬朗,心态乐观,有的甚至跟着贴出自己祖父母的萌照。

然而,难免存在少数的质疑声。有人认为人应服从岁月的安排,夕阳红的晚景未必就不静好,余秋雨先生不也写过“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吗?这个观点倒没有错,但是周总理不也说过 “服老是科学,不服老是精神”。既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老去方式的权利,那么为什么只准老人庄重严肃,和蔼可亲,不准老人活泼可爱,欢脱自在,享受别有一番灿烂辉煌的夕阳红呢?难道我们只准年轻人率真冲动,大胆机灵,不准年轻人成熟稳重,内敛谨慎吗?不,不是的,因此为何我们对待年轻人和老人,使用双重标准?

况且物质上说,年轻是段时期;精神上说,年轻是份情怀。而且卖萌可以看作童趣的回归,也可看作生活热情的体现和美好追求的寄托。所以某种意义上说,老人不曾老去,老人依旧年轻,何来“假饰天真”之有。再者余秋雨先生原本就是希望一切衰退的事物能够顺其自然,如果一味营造出种耐人寻味的沧桑美,反而违背他的思想。

卖萌的“卖”,在我眼中,应是展现、分享,奈何常在过度演绎之下,平添刻意、做作的内涵,但是究其本质,借用孔子的话,何罪之有?

旧书

600字 高三 散文

人间至味是书香。

斗室一间,清茶一杯,旧书一架,已足以悠悠然陶醉其中。

如果说书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明,那么旧书则承载了源远流长的古典文明。

在一个霜滑的夜晚,点一盏橘色的灯,掀开那泛黄的纸页,享受那浓郁的墨香,你便会忘掉现实的自己,仿佛袭了单薄的长衫,飘然走进了历史。你可看到了元谋人发出的第一缕火光?你可看到了半坡人播下的第一粒麦种?你可看到了仓颉造出的第一个字?你可看到了大禹治水时冒出的第一股洪流?走进《诗经》,你是否能够听到周朝居民的歌唱?走进《离骚》,你是否能够感受到屈子投江时涟漪的荡漾?你会变为阿瞒的酒,听着他轻吟“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你会变为陶潜的菊,看着他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你会变为幼安的剑,望着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赏鉴这些历史的文字,让我们日渐干涸的灵魂得到滋润。

尽管世事纷扰,但在内心的最深处,我们仍会执著于那种红袖添香的雅致,那种青梅煮酒的风趣。掬一捧流动的时光,你便会跌落在这诗意的月夜。那是一个风骨洒逸的年代,那是一群泼墨舞剑的才子。

我仿佛能看到阮籍在竹林深处谈笑笙歌,转眼间又在穷途之处放声哭泣。而嵇康,用一生的操守和信仰拨动琴弦,留下一曲《广陵散》后慷慨就刑,成就了红尘之外的真风流。

读旧书,便是同先哲们进行精神的对话。你可以不求甚解,只把它当作闲暇之乐;你也可以惜时攻读,用心体会它的微言大义;你还可以学以致用,事必躬亲,用行动实践真理。旧书,短短的几行便可书写一个朝代的兴衰,薄薄的一册承载了五千年的文明。一个民族的沧桑在这里汇聚,一个人的性情在这里得到升华。阅读旧书,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