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要安排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太挤1000字

生活不要安排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太挤

1000字 初三 散文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心缺智慧,言行必愚痴;心缺良善,言行必恶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低下。心是一杆秤,秤出的是自己的言行;言行是一面镜,映出的是自己的心灵,心灵美则言行美,心灵美人生才会更美。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总有些事,管你愿不愿意,它都要发生,你只能接受;总有些东西,管你躲不躲避,它都要来临,你只能面对。

人的成熟,不是经历多少,而是经历后的沉淀和思考;一个人的痛苦,不是颓唐多少,而是痛苦后的醒悟和审视。一个人的人生,不在于成败,而是风雨中的坚强和执着。不管如何,最起码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拥有什么,追求什么。网络再精彩,也不如一份平淡,一份真实,一份懂得,否则心会一直不安,一直徘徊,一直流浪。有一个人,爱过了,就结束了;有句话,说过了,就后悔了;有道伤,痛过了,就麻木了;有颗心,颤过了,就破碎了。一段亲情,过密了,就断绝了;一段友情,过近了,就稀释了;一段爱情,过深了,就剧终了;一段路口,过难了,就错选了。人生不售返程票,一切随缘,洒脱一生。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件事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东西我们看起来平凡而又普通,但当我们细细去观察,你会发现一些细节上的别致之处。人无贵贱,众生平等,为人处事,谦卑先行。谦卑,就是自重;傲慢,就是自轻。谦卑在人前,所向尽通;傲慢在人前,寸步难行。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人生不要设计得太挤。不管做什么,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好让自己可以从容转身。留一点好处让别人占,留一点道路让别人走,留一点时间让自己思考。任何时候都要记得给人生留点余地,不冒进,不颓废,不紧张,不松懈,得到时不沾沾自喜,失去时不郁郁寡欢,得失之间淡定从容。心的宽度,决定了生命的高度。能干的人,不在心情上计较,只在做事上认真;无能的人,不在做事上认真,只在情绪上计较;糊涂的人,不认真做人做事,只计较结果。

一些话,需讲出来,憋在心里,终会伤身。一些情,需要表白,刻意隐藏,终会伤人。心与心之间,在于灵犀;情与情之间,在于温暖。痛的时候,有人疼;伤的时候,有人懂。委屈时,有个怀抱;脆弱时,有个依靠。孤独无助时,一臂之力;落魄失意时,不离不弃。心里的话,有人听就是温暖;郁闷的事,有人懂就是幸福。有爱,心才会暖;有情,心才不寒。 人活着,就会有落寞;前行,就会有坎坷;动心,就会有情伤。话再漂亮,说不到心上,也是枉然;情意再浓,不懂珍惜,也是徒劳。有人惦记,再远的路,也是近的;有人挂念,再淡的水,也是甜的;有人思念,再长的夜,也是短的;有人关怀,再冷的天,也是暖的。人与人相遇,就是缘,要珍惜;心与心相通,就是爱,要真挚;情与情相融,就是懂,要诚实。人生,因缘而聚,因情而暖。

生活与平衡

1000字 高三 议论文

印象中物理学上似乎有这样一个概念,是说当一个物体所受的几股力量相互抵消时,这个物体就达到了受力的平衡状态。将此定理更换到人生哲学的角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实现生活的平衡并不简单,我们往往需要做一番努力,抵消一些东西。 

所谓生活的平衡,首先应当包含精神的自在状态。罗素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幸福之路》,全书分为“幸福的原因”和“为什么不快乐”两部分,其中幸福的原因包括了家庭、爱情、闲暇、工作等等,不快乐的原因则有竞争、炽情等。这里的炽情指的就是某种不适当、过度投入的精神状态,是一种生活极度缺乏平衡的体现。照罗素先生的说法,倘若为了生活中的某一种要素,而牺牲了其他的许多,是万万不应当的。 

罗素本人5岁的时候,曾经觉得人生不堪忍受,因为如果按活到70岁算的话,他才挨过了人生的1/14。直到他发现了数学和哲学中的乐趣,发现了当时所居住的彭布罗克邸园的自然之美后,一切才仿佛豁然开朗。从此罗素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以至于当他的威廉舅公郑重地告诉他,人类享受生命愉悦的能力将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时,他又惊又怕地流了一夜眼泪。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平衡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即是增加生活的元素,多培养一些爱好,工作的时候专注认真,闲暇的时候“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像钱锺书先生那样心上没有挂碍,让轻松的灵魂专注于肉体的愉悦。这样使生活丰富起来,生活自然也就趋于平衡。 

从另一层意义上来说,精神的自在状态又取决于人们是否按内心所求来生活。每个人对平衡不同的标准存在于他们内心最隐秘的深处。对于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系列故事中那个树上的男爵而言,上树便是他所追求的平衡点。一天中午,这位男爵在同他庄重的家庭成员们进餐时,勇敢地拒绝了一盘蜗牛,随后出人意料地爬到了树上,并且再也没有正式地下来过。我想他之所以上树,是因为他之前生活的天平过多地偏向了无趣与呆板,为了平衡天平两端,他大概只得上树。男爵所做的,是打破了以往的生活,打破了不平衡。 

与此相同的例子还有《月亮与六便士》中那个以高更为原型的画家。某日他突然抛家弃子,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上去创作古怪的美术作品。这些看似与疯人无异的行径,其实恰恰符合他们内心所追求的平衡。 

再次回到普通人的生活视野当中,我看到丰富、适度、服从内心深处的冲动是平衡生活的要诀。学学村上春树,按时写作、跑步,专注于内心所爱,终于也就能理解和享受这样一种生活:“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