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650字

6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大”

“妈,开门!”我一阵急促的叫门声在楼道里回响。许久,没人开门。“看来妈妈不在家”,我喃喃到。

我迈着轻柔的脚步到楼底,一些小一点的孩子围着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我凑近去听,“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恐龙!”一个大一点的孩子对一群小一些的弟弟妹妹们讲着。哦,原来是在讲课。我好奇的听着,想听听他们还要讲什么傻话,想我这么大的时候,也是傻乎乎的,讲出来的故事笑死人。他们还小,又傻又可爱。

“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忙碌的人是谁吗?”最忙碌的人?听到大一点孩子的问题,我也思索起来,是谁呢……老师?播音员?还是……“那个人是我们的妈妈……”大一点的孩子语出惊人。“咯噔”一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这么大的孩子,老师每天都说孝顺,可是真正的孝顺在哪儿?我尽然连谁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是谁都不知道。想到这儿,我的脸红到了脖子跟,羞愧万分,刚才对它们“傻”的评价,也灰飞烟灭了。

回过神,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已经讲起了又一件事,走到了一家装修房屋房的人家窗户下面。我也跟过去,也许他懂的道理,我也要学学。“你们看那个叔叔,他是因为没有钱才来干这个,那个铁块可重啦,你们抬也抬不动……”还没等那个孩子说完,另一个小一点的孩子就问:“他为什么没钱呀?”“因为他小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呗!”我喃喃道。“因为他小时候没有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所以才没钱的。”果然不出我所料。“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它。”大一点的孩子又是一句话。我的心中再次波涛汹涌。听妈妈讲,这个孩子很早父母就离异了,他现在的妈妈是后妈,可他依然如此乐观,懂得这么多道理,要是我,估计早就哇哇大哭一蹶不振了。想到这儿,我对这个并没有我大的孩子,肃然起敬。

“乐乐,回家了!”妈妈亲柔的呼唤莹绕在我的耳畔。我应答一声,往家走。是的,我比他大,可是在心灵上,他却比我大!我不由的对刚刚那个孩子,敬佩万分,或许,他真的比我“大”。

大丈夫当如是

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古来高洁之士可杀不可褥,鄙陋之辈保己而弃名节。面对着人生所遭受的巨大耻辱,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而苟活,幽于粪土之中。”此举却并非保己而弃义,死亡面前,司马迁选择了继承祖业而忍辱含诟。我无法想象司马迁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作出这个抉择的,也许他曾酩酊大醉于街头,抑或独自徘徊于月下,如此决定,实乃非常之人所能痛下。

春去秋来,太史公铭记父训,背负屈辱。寒月之下,我依稀看见太史公惆怅的身影,日渐佝偻的脊背之上是沉重的责任。为了继承父业,完成《史记》,太史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隐忍苟活,他发誓要立身扬名,振兴祖业。虽然他失去了人格与尊严,但他换得了重生。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士大夫的司马迁却从此屹立于历史长河之上。因为重生,他重新赢得了尊重,成就了人格,后世之人才有幸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活跃于书卷之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无疑是屹立于东方的一棵不倒松,永远顽强地面对狂风暴雨。

在怯懦与承担之间司马迁勇敢地选择了后者,责任给予他的力量使他不卑不亢。仕途可以不完整,但人生必须完整;肉体可以不完整,但灵魂必须完整。他坚守着这份信念,一步一步实现更伟大的生命。

也许司马迁再也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但他忍辱负重之举足以令他成为真正的英雄,而有些“刑余之人”并非男人也难为英雄,如秦之    ,汉之十常侍,以迄明之魏忠贤,更有慈禧宠监安德海、李莲英以反崔玉贵,屡屡破坏祖制,不仅秽乱宫廷,抑且破坏国家体制,以致史书里对他们都书以负面之辞,千百年来都为掌控舆论的文士们所鄙视而遗臭万年。

直到中国几千年来的专制政体即将宣告结束之际才出现一位轰动一时,而且传入史册,被誉为“烈宦”的小太监寇连材,他出身农家,为了生计而投身做了太监。只读过几天书的他生而颖悟,奋力向上,仅仅进宫两三年便为了忧时忧国,写出洋洋洒洒数千言的“谏章”,纵谈国家大事,虽然错字连篇,却言之成理。最令人诧异佩服的是他竟敢向历代帝王所遵从的“传嗣制度”发出挑战,提出“传贤不传子”的极其先进的民主理念,这是当时连康有为梁启超都不敢正面提出的思想。

列强入侵,国难当头,寇连材冒死上谏无非是想为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尽一份绵力,为国人负一份责任。谏章之中字字紧扣国计民生要务,又提出相应对策,实在令后世佩服敬仰。梁启超先生曾作《烈宦寇连材传》叙其壮举,文末有云“我虽不识一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及其爱国明大义,乃独让一不识字之黄门,呜呼!可无愧死乎!”

此爱国之士实乃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他同司马迁一样,有宽厚结实的肩膀扛起责任,有伟大高尚的人格践行责任。一者为振兴祖业而隐忍于世,一者为救人济世而冒死上谏,岂能不流芳万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