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背影1000字

奶奶的背影

1000字 初二

夏秋时期,正值各家各户拜神祭佛的时候。走在家乡的小巷里,一股烟雾飘散而来,一闻,是檀香的淡淡清香。不知不觉中,在烟雾缭绕的小巷中,我仿佛看到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

那老人,六十来岁,微胖,扎着一束头发,在橡皮筋的约束下,黑发中还少不了几根刺眼的白发。那就是我的奶奶。在我的印象中,奶奶每天早上都会带着一个红色塑料袋,到村子里的寺庙里去拜。

金秋九月,正值开学之际。我报到的那一天早上,清晨的太阳刚刚爬上地平线,奶奶就赶忙收拾好“行李”,硬拉着我起床。我抱怨着,但还是硬着头皮跟在奶奶的背后。

奶奶拎着两个大包袱,递了一个给我,接着,我们就踏上了去神寺的道路。一路上,奶奶吃力地背着红塑料袋,走了一段,就得停下来喘几口气。走不到一半,奶奶的上身就湿了一大半,她边走边抹着额头上的汗珠。我看着奶奶佝偻的背影,显出一丝丝疲惫的样子,但奶奶却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十分疑惑:同样大的袋子,为何奶奶这么吃力呢?我赶紧追了上去,把奶奶的袋子抢过来,奶奶尖叫一声,瞬间抢回了她的袋子。这一举动,虽然有点猛,但我心中的那份怨气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一丝感动流淌在我心间。原来,奶奶把重的袋子留给了自己,而我……

我们来到神寺,门前有一个大大的钟。那钟,古老而深沉,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那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

我和奶奶走到神寺里,奶奶放下包袱,仿佛身上的那块大石头放下来一般。奶奶赶忙摆上红盘子,在上面放些水果、鸡鸭鹅之类的肉。接着,她又忙着拿出檀香、蜡烛、纸钱……不一会儿,红方桌上都摆满了东西,我在红方桌边围上一条桌裙,桌裙上印着八仙过海的画面。奶奶在火炉上点了蜡烛,又点了檀香,还拿了一个红帖。奶奶就跪在长垫上,手合成十字形,那凹陷的眼睛轻轻阖着,平时因笑意沟壑愈深的脸颊铺平了。她脸上的汗珠也变得乖巧,安静地回了家,奶奶的神色颇庄重,嘴唇张张合合,一句句祈祷从她嘴里流利地溜出来。我走近奶奶,只听见她念着:“保佑子孙平平安安,保佑子孙学业进步,身体健康……”听完奶奶的念叨,我竟没有听到她为自己祈祷。我跪在后面,看着奶奶弓着腰的沉重的背影,那叩首时虔诚的动作,我能感受到她祈祷时的专注。那瘦弱的佝偻的背影里,该承载着多少的爱啊!我不禁心中一动,豆大的泪珠已流满了我的脸颊。

啊!奶奶,忘不了您那佝偻的沉重的背影,忘不了您那句句虔诚的祈祷。您对我、对家人的爱虽无言,但在我心中分量却很重。啊!奶奶,我怎能忘记您的爱呢?

逝去的风景

750字 初二

幸福像淌在手中的水,不管你把手张开,或是紧紧握住,它都会逝去。巷,那逝去的风景,却有未逝去的幸福。

——题记

抬头望去,卷口的老树又发芽了。可是,那一抹逝去的风景却不会折回。

爷爷走了。记得他曾伴我在巷里走过好长的路,直到他再也直不起身,永远地睡去了。

爷爷的手艺是极好的。他是村里少有的手艺人。小时候,他常常与我一起在巷中玩要。他用苍老的双手糊出洁白的纸风筝,刻出炫目的竹蜻蜓……

爷爷爱坐在竹椅上听巷口的风,看我撒欢。那时,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那时,我不谙世事,一身无知与稚气,却在那口老巷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爷爷坐在竹椅上,微倚着身子。风儿飘过,那几株墙角的矮草也像熏衣草那般姿意摆舞,那姿态可掬,让密密的墙缝也呼呼地笑起来。

一老一少,在那条幽深而窄长的小卷中,优哉游哉,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巷口的那一桌“壮”(栀粽)。

“壮”即是端午节的一种小吃。爷爷有着祖传的手艺,对这种小吃的做法十分熟悉。爷爷总是希望我们变壮,而又因“粽”字与“壮”字在潮汕话中是同音的。而我故乡那里,每逢端午必吃“壮”所以,每个端午节都能看到爷爷忙碌的身影。

爷爷用他那千沟万壑的手淘好糯米,蒸好米糕,这中间好像还要采撷一些艾草之类的药物。爷爷用柴火煮,他说,这样煮出来的“壮”才更甜香。爷爷偻着身子,弯下腰,不断地往灶中添柴。而我趴在灶台边前,望看那木制的盖,让清香跑进我的鼻中。

开盖的那一刻,香气熏满了整个厨房。我迫不及待地伸出那双小手,却被爷爷拿到一旁:“凉了才好吃,莫烫着俺娃!”

不久,那一盆香香的“壮”端上了桌,巷子里的香味不断弥漫着,熏陶着,令人沉醉。爷爷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用手中的细线,割下一块“壮”送到我口中……

老巷早已失了往年的光辉,变得那么粗糙,一块块青石板间冒出的小小的野草。乍一看,那俏皮的阳光在墙缝中跃动着呢。老巷,那逝去的风景啊……

谢谢你,古巷,你是逝去的风景,却像爷爷一样给予我不会逝去的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