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经历550字

初中的经历

550字 初三 书信

年少时的烦恼,像一阵雾,那是怎样的雾啊,朦胧,迷人,连眼睛都悄悄迷恋上这阵雾,习以为常了。等到没有惊喜的时候,心如止水的时候,就真的长大了……

曾经的我为离开第一所学校烦恼过。那时的人,那时的事,那时的物,都已不见,留下的,只有被风雨冲刷后的淡淡印记。那时候,已经三年级末的我才知道四年级的我将会坐在另一个群体中,我很烦,思考着,想到以前的我只交到一个要好的朋友,现在又要重新开始,真麻烦,奇怪的是,还没等我把人生的三分之一烦恼完,像是有预谋似的,烦心事接踵而来。随后,不晓得怎么就随遇而安了。

初中我听到科学老师讲到:“生物有适应性和应激性。”哦,原来是这样。我大彻大悟。

曾经的我烦恼妈妈为什么不肯给我买冰糖葫芦,那个胖的可爱的我,用手指抵住下巴,馋馋地望着亮晶晶的“小串子”,又扭头用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望着妈妈,开始了哀求攻势。那么可怜巴巴的样子,妈妈还是面无表情地用冷冰冰的两个字打破了我小小的梦(就像恶毒的皇后要粉碎白雪公主的美梦一样):“不行!”我嘟着嘴,忿忿地走了。

长大一点的我再想吃小摊上的东西,耳边总是想起妈妈的声音,她说:“那些东西不卫生。”原来是这样,我遗憾的明白了。

……

童年的烦恼在那个以前的我严重至关重要,现在的我严重已经没了这种烦恼,似乎这些幼稚可笑、微不足道的事情已经不是烦恼的代名词。是因为新的烦恼出现了吗?还是因为我长大了呢?

在有了许多互诉心声的朋友之后,我明白这是每个人的经历与回忆。

我仰天长啸:“原来是这样!”

悲伤

10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悲·伤

——读《悲伤逆流成河》有感

记忆就像那些倒转的母带,将无数个昨日,以跳帧的方式把心脏当做幕布,重新上演。

就像那些沉重的悲伤,沿着彼此用强大的爱和强大的恨在生命年轮里刻下的凹槽回路,逆流成河。

——题记

再次触及《悲伤逆流成河》这本书的时候,心中依然是那种无奈的冲动,是那种澎湃着想要哭出来的感觉。

当我红着眼将书合上时,总是依稀的觉得眼前满是易遥在狭窄的弄堂口徘徊孤孓的身影。虽说仅仅从书的题目便可知晓文章的结局终将摆脱不了如梦魇一般的悲伤,但是当我在书中渐行渐远的时候,却依旧忍不住陡生酸楚的幻想,忍不住执拗地恐惧着物是人非。

但终究是结束了。

其实我最难忘的不是作者笔下充满着王子气息的齐铭,而是她,易遥。“这个世界永远都没有珍惜过她,这是最大的悲哀。”这是作者对易遥十八年的短暂人生做出的评价。虽然未免有些悲观,但是回首纵观易遥一生,却又不得不承认如此。

——小的时候,父亲离开了她。她追着提着箱子的父亲一直到弄堂口

,但她的父亲把她推开,然后关上了车门头也不回的走了。

——当她缺钱走投无路去找他父亲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对方一句淡漠的甚至盛满了浓重厌恶的“以后别再来找我”。

——当她早晨因为低血糖从医院回来的时候,她的母亲不仅不闻不问,还恶狠狠地咒骂她“你干脆死了算了”。

……

就是这样。看着她一路在夹缝里艰难地生存下来。看着她面对无尽的黑暗和匕首一般的流言,当然还有这薄如纸的世事人情,倔强地一次一次地加以反击,却又一次一次地被更浓重的黑色氤氲所吞噬。无尽,亦无言。

其实,我们常常都不觉得自己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但是好多时候,似乎必须足够无情,才可以避免因爱而苦——就像这本书中说过的那样。

记得作者在后记中提过的那位台湾作家。她说,世界总是没有错的,错的是心灵的脆弱性,我们不能免除于世界的伤害,于是我们就要长期生着灵魂的病。我于是想到,这样薄如纸脆如瓷盛如花的人,怎可担当起命运无常。而又想想这本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不禁为他们鲜明的痛楚所震撼,因觉得他们很有担当。

其实,我也曾一度将我如今的生活和易遥做过对比。但是一到笔下却又退却了,我不知该怎么说。和作者真实惨痛的文字相比,所有的一切又都显得如此的浅薄。于是也就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切。

于是也就结束了。当沉重的梦魇一次次袭卷他们的黑夜,使他们在泪水中辗转反侧却又无法摆脱之后,两个同样年轻的生命以一种异常唯美的方式陨落了,像蝴蝶一样轻盈而飘逸,但却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

不得不说结束了。真的结束了。

其实,与其说这是一篇读后感,倒不如说这只是对书中那年轻但也倔强的生命的怜惜和追忆,毕竟对待生命的流逝是不应该太过功利化的。哪怕只是一个小说中的人物。

现在想来,最后,或许可以说一句

——人生是一句稀声的大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5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