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词汇六种写词法(六书)采用谁的说法,具体内容为何?千字

1个回答

  • 古代汉语所说的六书指的是造字法,具体说是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其中后两种为用字法.最早见于“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象形字:火、水、日、月等

    指示字、上、下、刃等等

    会意字:休、明、采等等

    形声字最多:物、河、湖、城等等

    后两种为用字法,假借如用来借代为来去的来,而来的本意是麦,后来借而不还,又另造一个麦字替代原来的来字

    转注:指相通的一类字可以用另一种字来解释,如考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