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大港区二模)如图是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有:增加溶剂、升温;

    (3)据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

    (4)据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分析解答.

    (1)A、C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根据题意:定温下,将C溶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温度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剂,或加入同温度下的C的不饱和溶液;

    (3)在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所以配制等质量的A、B、C三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则需要的水越少,需要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BA;

    (4)在t1℃时A的溶解度是40g,所以将25g A物质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20g;由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t2℃时就升高到60g,故升温至t2℃以前剩余的A又会溶解,当完全溶解后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再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所以在升温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当溶质完全溶解后不再变化;

    故答案为:(1)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加水(加同温下的C物质不饱和溶液);(3)CBA;(4)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分数等知识,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