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六书的认识

1个回答

  • 谈谈对六书的认识

    关于六书,汉代班固、郑众、许慎对其有着不同的称名和排序.后人加以折中,采纳了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排序.有学者认为:“清代以来,一般学者关于六书称名,大致采用许慎之说;于六书序列,则采用班固之说,成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从上引“六书三耦说”可知,实际上南唐宋初的徐锴早已采用这种做法,而时间则比清代提前了约七百年.尽管在论“虚实”时,为了便于称说,他有时把形声列于会意之前,但从整体看,他是采纳了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顺序的.

    将六书按“虚实”两两分组,就将三耦之间、各耦之内各书的不同特点凸显出来,这一点对于后人进一步研究各书的特点极富启发意义.宋人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说:“象形指事,文也;会意谐声转注,字也;假借,文、字俱也.”他又说:“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是独体字,字是合体字,而假借视本字而定,故文、字兼有之.他从“文”与“字”这两种不同结构类型入手,划六书为三类,标准明确,三类的区别立显.在三类内部,又两两各有区别.“指事类乎象形:指事,事也,象形,形也.指事类乎会意:指事,文也,会意,字也.”“谐声者,一体主义,一体主声.二母合为会意.会意者,二体俱主义,合而成字也.

    就这样~不错了~给分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