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全素营养液置于适宜光照下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分析图解:图甲中,玻璃罩中的植物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此时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作用强度;在有光的条件在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光照强度、CO2浓度均会影响光合速率.

    图乙中,AC段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说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或只进行呼吸作用;CG段CO2浓度逐渐降低,说明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但是在中午即EF段CO2浓度下降缓慢;到下午18点后,光合作用逐渐停止;并且H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CO2被用于合成了有机物.

    图丙研究了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图丁中,暗处理后有机物的减少量可以表示1h的呼吸消耗;而光照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表示1h光合作用-2h呼吸作用后的积累量.

    (1)曲线中可以看出,C点和G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表明此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在CG之间,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植物积累有机物.曲线中看出,H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浓度,表明该二氧化碳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因此经过一昼夜该装置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将会增加.虽然进行白天遮光处理,但是有光期间积累的ATP和[H]还可以使暗反应持续一段时间,因此短时间内 CO2浓度仍缓慢下降.

    (2)图中EF段为中午12点左右,此时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减少,从而抑制光合作用.EF段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丙图来说明,其具体解释是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3)在植物的全素营养液中加入

    H182O,在钟罩的C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产二氧化碳和[H];如在钟罩的O2中检测到放射性的18O,这是因为水参与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该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产生氧气和[H].

    (4)由图丁可知,暗处理后有机物的减少量可以表示1h的呼吸消耗,该植物呼吸作用最适温度在所给的四个温度中29℃;光合作用强度=光照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2h的暗处理后有机物的减少量,因此29℃时此值最高,表明该温度为最适温度.30℃时,植物的光合速率通过制造的有机物=光照后暗处理前的有机物增加量+2h的暗处理后有机物的减少量=1+2×1=3mg/h.

    故答案为:

    (1)C、G增加 有光期间积累的ATP和[H]还可以使暗反应持续一段时间

    (2)C02浓度气孔逐渐关闭,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光合速率下降

    (3)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4)29℃29℃3mg/h

    点评:

    本题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结果和图文信息转换能力,解题关键是能根据玻璃罩中的二氧化碳量的变化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