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黄浦区二模)回答下列关于神经、激素调节和内环境的问题.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激素Y是甲状腺激素,激素Z是抗利尿激素.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它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免疫调节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

    (1)神经冲动由感受器感受,通过传入神经,经神经中枢处理,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所以传递顺序为③⑥⑧⑤②;脊髓灰质炎是病毒损伤了前角的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细胞体.

    (2)⑥处是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信号在⑥处传导时的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和水平衡的调节中枢都位于下丘脑中,所以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所以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激素Y是甲状腺激素,如果用含激素Y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则动物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会增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激素X是促甲状腺激素,是一种糖蛋白,所以用含激素x的饲料饲喂正常动物,会被消化分解而失去功效,不能促进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因而对①、②过程的生理效应无明显变化.

    (5)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是致敏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乙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6)由于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而且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即没有负反馈调节,所以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加快,释放的能量增多,导致体温偏高.

    答案:(1)①→③→⑥→⑧→⑤→②⑦

    (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下丘脑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减少 无

    (5)致敏T细胞 促进B细胞(乙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6)增加 偏高

    点评:

    本题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考点点评: 本题以人体生命活动部分调节示意图为背景,本题考查神经、激素调节和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