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个回答

  •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过程中,像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心,是因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b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上调节;

    (3)由题意知,物距为35厘米,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种成像情况制成的;

    (4)由于光屏与蜡烛的距离不变,向左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距离光屏的距离为35厘米时,此时光屏与蜡烛的位置互换,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此时的物体在光屏成一个清晰的像.由于原来物体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也就是说,现在的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测凸透镜的焦距;(2)上;(3)倒立;缩小;照相机;(4)倒立;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