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与“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意境是否一样?

1个回答

  • 不尽相同.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深夜候客,无所事事,轻敲棋子,诗人心情闲适.所以蒙蒙细雨也就有了诗意,蛙鸣声声也如此悦耳.他时时在捕捉着客人到来的脚步声,听到的却是一片蛙鸣,因此印象极为深刻.如果不是在等待客人,而是急于入眠,那么对这扰人清睡的鼓噪,恐怕早就烦躁了.

    “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在此选取了两种情态:一个是动态“共剪”,一个是语态“却话”.“共剪西窗烛”,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一个“共”字极写了亲昵之情态.而“何当”一词却又把诗人描绘的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这美景原来不过是诗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时重回温柔乡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又是多么无奈的事情.这一句,字字含情,却又不着一个“情”字,表达非常含蓄.

    传情莫过于语言,“言为心声”,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在这首短小的四句诗中两处出现“巴山夜雨”的字样,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古诗中是绝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