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采用了什么写法还有诗人采用了什么写法?,,举例说明

1个回答

  •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②.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③.

    分野中峰变④,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⑤,隔水问樵夫.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疑难点注释:①太乙: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名,在唐京长安城南约四十里处.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绵延八百余里.天都:因太乙为洞天之最,故曰天都,或说指唐都长安.②连山句:山山相连,直到海角.③ 两句诗互文.即“白云入看无,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回望合”.白云,白茫茫的雾气.青霭,也是雾气,比白云淡.④分野句:中峰南北,属于不同的分野.古代天文学家将天空十二星辰的位置与地上州郡区域相对应,称某地为某星之分野.⑤人处:人家、村子.

    赏析点拨: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尾联写登山流连往返,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在仅仅四十个字之内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次,重点鉴赏诗的第二联.这一联诗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来描写进入终南山所见到的奇妙景象.诗人进入终南山,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除了王维,又有谁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呢?“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