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参观制碱厂后,获得以下信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向粗盐中加入过量的水时,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钙等物质溶解,形成溶液,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生成的硫酸钠,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或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生成的氯化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或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生成的氯化镁;

    (2)改正错误顺序后,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以及过量的NaOH 和Na2CO3;操作Ⅱ是过滤;

    (3)氯化钠、氨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能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受热分解能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4)二氧化碳和氨气可以循环使用;

    (5)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能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

    (6)根据相关方面的数据可以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碱石灰能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1)向粗盐中加入过量的水时,氯化钠、硫酸镁、氯化钙等物质溶解,形成溶液,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生成的硫酸钠,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或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生成的氯化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或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氯化钙,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除去生成的氯化镁.

    故填:abdc或adbc或adcb.

    (2)改正错误顺序后,溶液A中的溶质有NaCl以及NaOH 和Na2CO3,操作Ⅱ是过滤.

    故填:NaOH 和Na2CO3;过滤.

    (3)氯化钠、氨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能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

    Na2CO3+H2O+CO2↑.

    故填:NaCl+NH3+H2O+CO2=NaHCO3+NH4Cl;2NaHCO3

    .

    Na2CO3+H2O+CO2↑.

    (4)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二氧化碳和氨气.

    故填:二氧化碳和氨气.

    (5)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说明杂质不是碳酸钠,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沉淀是氯化银,进一步可以证明杂质是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

    故填:NaCl.

    (6)设12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m,

    则氯化钠的质量为:12g-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117

    X m

    [106/117]=[X/m],

    m=[117/106]X,

    [117/106]X+12g-X=12.9g,

    X=8.67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67g/12g]×100%=72.3%.

    故填:72.3%.

    因为C中的碱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乙组测定的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

    故填:偏大;C中的碱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点评:

    本题考点: 纯碱的制取;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考点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