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五行与地理有关系的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土掌管中,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比如 河

1个回答

  • 观点起源於《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於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於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