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黄浦区二模)下列是有关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等问题,请分析回答.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分析题图: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环在划线时每次划线前要灼烧,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划线首尾区不重叠.

    2、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3、分析表格:在多种突变菌株中,如题中表格,加入某物质后“+”最多的物质在最后,加入某物质后“-”最多的物质在最前.

    (1)图中展示的是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环在划线时每次划线前要灼烧,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划线首尾区不重叠,目的是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2)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3)由于题中给出G是必需的物质,在5种突变菌株中只要加入G,都可以活下来,则G必然是最后的产物;凡是只加了E的都没能存活,则E就是最开头的产物.加A物质,1、2、3、4均没有存活,说明A物质处于第二位;其他类推,C物质处于第三位,B物质处于第四位,D物质处于第五位,因此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E→A→C→B→D→G.

    (4)①将微生物进行分离一般采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根据这一原理可将两种微生物分离开来.所以分别配置 无氮(或不含氮和青霉素)的培养基和 加青霉素(或加青霉素和氮)的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B、b备用.

    ②分别向A、B培养基接种混有两种茵的样品.

    ③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培养自生固氮菌和酵母菌.

    故答案为:

    (1)划线法稀释①每次划线前要灼烧 ②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 ③首尾区不重叠

    (2)b→d→c→e→a

    (3)E→A→C→B→D→G

    (4)无氮含青霉素

    (5)混合菌

    (6)分离培养自生固氮菌和酵母菌

    点评:

    本题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考点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