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中mIgM是什么

1个回答

  • M(IgM)是血清免疫球蛋白.

    IgM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6%,主要存在血管内,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起“先锋免疫”作用,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活性和细胞溶解活性,由于IgM主要存在在血管内,是抗血管内感染的第一线抗体,对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临床上,IgM常用ELISA测定,ELISA是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 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的简称,它是继免疫荧光和放射免疫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免疫酶技术.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正常值:

    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扩散法(RID法):

    脐带:40~240mg/L (4~24mg/dl).

    新生儿:50~300mg/L (5~30mg/dl).

    0.6个月:150~1090mg/L (15~109mg/dl).

    6个月~2岁:430~2390mg/L (43~239mg/dl).

    6岁:500~1990mg/L (50~199mg/dl).

    12岁:500~2600mg/L (50~260mg/dl).

    12~16岁:450~2400mg/L (45~240mg/dl).

    成人:400~3450mg/L (40~345mg/dl).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临床意义:

    (1)升高: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 ,急 慢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黑热病,锥虫病 ,伤寒,弓形体病,乙型脑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等,脐带血IgM升高: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梅毒,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弓形体等宫内感染等,

    (2)降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A和IgG型多发性骨髓瘤,霍奇金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蛋白丧失性胃肠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