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呼伦贝尔二模)如图中,曲线Ⅰ、Ⅱ、Ⅲ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据图分析,I曲线的K值较高,因此I环境破坏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在环境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到达K值之后,未来数量的变化趋势与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或变化有关,破坏程度越小,种群数量保有量越大,当种群数量趋于0或环境容纳量很小时,说明该地域已不适合该生物生存,需进行迁地保护.

    (1)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出现曲线Ⅰ、Ⅱ、Ⅲ所表示的3种情况,曲线Ⅰ在原始的环境容纳量附近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环境的破坏程度较轻;Ⅱ的环境容纳量低于原始环境容纳量,说明环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Ⅲ中生物逐渐灭绝,说明栖息地的环境被完全破坏,该生物已经无法生存,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一般无法实施就地保护措施,只能进行迁地保护.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下降,捕食量减少,那么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就会减少,而与该物种处在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获得的食物增加,所以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增加;该物种与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其他物种间是竞争关系.

    (3)其他种群迁入该环境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4)“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0λt,N0是人口的起始数量,Nt是t年后人口数量,λ表示人口数量是一年前人口数量的倍数,所以只要控制增长的倍数,人口增长速度就会减慢,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就会缓解.

    (1)I小于 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

    (2)增加(种间)竞争

    (3)营养 增加

    (4)λ

    点评:

    本题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数量变动.

    考点点评: 本题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背景,综合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基础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