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文包诗!(写得好有追加分)

1个回答

  • 在阳春三月里,杏花朵朵,杨柳依依.好一片迷人的春色!这时,远处走来了一位年过花甲的宋代诗人——志南.只见他将自己有篷的小船系在岸边古木的树阴下.然后,自己拄着拐杖,上了桥,慢慢地走着,慢慢地欣赏着这迷人的春光.

    春天的天气时雨时晴,这不,就在这时,下起了那点点醉人的春雨,小雨落在志难的身上,衣服将湿未湿.下起了雨,风儿也来凑热闹.柔和的春风吹在志南的脸上,一点也不觉得寒冷,似乎就像是一位慈母,轻轻地抚摸着诗人的面颊.那种感觉,就像是到了仙境,根本根本不是几个优美的词,几句优美的话就能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志南便不由自主地脱口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诗充分的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喜爱和赞美.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哟!”老奶奶一听,可乐了,说:“甭说这个,是不是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

    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太阳已经偏西,路过此地的诗人辛弃疾看到了这样一幅景美人乐的画,挥笔写下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晨,阳光明媚,我来到池塘边看书.在这里,看累了还可以观赏风景,真是好自在呀!

    池塘四周长着绿油油的小草,草丛中盛开着各式各样的野花.勤劳的小蜜蜂,嗡嗡地从这朵花飞到另一朵上,不停地忙碌.许多蜻蜓一会儿飞上一会儿飞下,尽情地嬉戏.一些小动物也来到塘边喝水,真是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大约半亩的方方的小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一样光润透亮.抬头仰望天空,碧蓝的颜色仿佛刚刚擦洗过一样,几朵白云慢慢悠悠地飘浮着.它们似乎也克制不住对小池塘的喜爱,纷纷投入了池塘的怀抱,天光云影来回徘徊,清晰可见,真是别有一番景致呀!

    我禁不住思索:为什么这池塘里的水这样清澈呢?为了解开这个谜,我沿着池塘边一直往前走.不久,我发现了源头,活水正从源头源源不断地流来呢!这时,我恍然大悟:读书不是也是这样吗?只要我们多读书,知识就会像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

    这时,我诗兴大作,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一首诗《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高的山上云雾缭绕,睡了一夜的小草贪婪地吮吸着甘露,小鸟唱着歌迎接喷薄欲出的太阳.薄薄的雾霭中走出一个人,这就是诗人贾岛.

    山上杂草丛生,一道蜿蜒曲折的小路伸向天边.路边的花朵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蜜蜂、蝴蝶不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俯瞰山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一幢幢房屋鳞次栉比,菜园、树林、田野.到处充满了悠闲的田园气氛.

    贾岛踱着步,皱着眉头走在山路上,不时地环顾四周,似乎在找些什么,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山上清新的空气,动听的鸟啭,泥土的芬芳,美丽的景色,都不能驱赶贾岛心中的郁闷之情.

    原来贾岛要去拜访一名隐士,可怎么也找不到.突然,他眼前一亮,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有一位童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看着一本小说,贾岛心想:也许这个儿童就是隐士的童子吧.他加快步伐,走到童子的身边,和蔼地问:“请问童子,你师傅隐居在这儿吗?”童子放下手中的读本,看了看贾岛,点了点头.贾岛又问:“那你知道你师傅去哪儿了吗?”童子说:“不太明白.哦,也许他在山顶吧!”贾岛迫切的问:“那你可知你师傅去做什么吗?”童子思讨了片刻,答曰:“师傅去那边采药了,但我不太清楚他的具体去处.”

    贾岛翘首遥望山顶,只见那儿云雾环绕,隐隐约约看见一个人影在晃动,却又马上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云雾之中.

    贾岛眺望着远处,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多么清高、恬静、悠闲自在的生活啊!”于是,他诗兴大发,提起笔写下了这首诗--《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