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嘉定区一模)回答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本题是对常用的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基配制过程、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常用的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基配制过程、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然后结合问题进行解答.

    解;(1)分离和筛选菌种以获得单菌落菌株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所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分属于选择培养基.

    (2)制备固体培养基的流程是计算→称量→熔化→灭菌→到平板.

    (3)微生物实验室培养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有:培养基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培养过程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等.

    (4)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菌株MC-1中纤维素酶的活力,因此所用的培养基应该是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且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应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分析性表格中的培养基的成分可知,A培养基缺乏氮源,微生物不能生长;B没有碳源,微生物应为无法生长,C不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牛肉膏也可以作为碳源,因此A、B、C不能用于对MC-1中纤维素酶的活力进行测定的培养基.

    (5)可以用紫外线照射方法处理菌种,诱发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具有更高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

    故答案为:

    (1)划线法或涂布法选择

    (2)B

    (3)培养基灭菌、接种过程无菌操作(接种环境灭菌,试管过火、超净工作台)

    (4)A、B、C

    (5)用人工诱变(紫外线照射等)处理菌株,再进行筛选

    点评:

    本题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考点点评: 对常用的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基配制过程、微生物实验室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技术和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的综合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