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知识后,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洗手前后细菌和真菌数量变化情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下是该小组同学的讨论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

    (1)甲提出的问题是: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和真菌一样多吗?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洗手后比洗手前手上的细菌要少.

    (2)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D、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将配制好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冷却; B、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A、恒温培养;C、观察.

    (3)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细菌菌落的特点: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呈白色.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呈现红、褐、绿、黑、褐、黄等颜色.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说明:洗手会减少手指沾染的细菌和真菌数目.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5)比细菌小得多的生物,它们能透过细菌过滤器,它们是病毒,仅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 (1)洗手后比洗手前手上的细菌要少;

    (2)D→B→A→C;

    (3)细菌;

    (4)洗手前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多,洗手后培养基上菌落的数量较少;

    (5)病毒;内部的遗传物质.

    点评:

    本题考点: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考点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实验变量,作出假设.理解掌握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步骤、细菌菌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