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中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粒子为什么不会使胶粒聚沉

1个回答

  • 胶体粒子的结构与胶体的聚沉

    一、胶体的结构

    以AgI胶体为例说明胶体的形成及结构:

    1.胶核及吸附

    ①胶核的形成

    若将 稀溶液与KI稀溶液混合后,将发生如下的化学反应:

    生成m个AgI分子聚集成直径为1nm~100nm范围内的微晶粒子是分散质的核心,称之为胶核.

    ②胶核的选择性吸附

    体系中有多种离子,如 等,胶核吸附何者?实验表明胶核选择性吸附与其组成有关,浓度较大的离子,例如制备AgI时,如果KI过量,胶核就优先吸附了n个 而带负电荷,反之,若 过量,则吸附了n个 而带正电荷.

    ③反离子的分布

    与体系中的胶核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如KI过量时的 或 过量时的 就是反离子,体系中的反离子受到两种相反的作用力.

    静电作用力:由于反离子带有与胶核表面电荷电性相反的电荷,所以反离子与胶核间将产生静电作用,使反离子尽量靠近胶核分布.

    分子热运动:反离子在不停地运动之中,这种运动驱使反离子趋向均匀分布.

    静电作用和分子热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体系反离子按一定的梯度分布,即自胶核表面向外,单位体积的反离子数目越来越少.

    2.胶粒与胶团

    靠近胶粒表面的n-x个反离子,由于受到较强的静电作用,因而较紧密地束缚在胶核周围,与胶核表面吸附的离子共同组成吸附层,吸附层与胶核构成胶粒.

    胶粒与扩散层包括在一起称为胶团.较外层的x个反离子,由于受到静电作用力很弱,很疏松地分布在胶粒的周围,称为扩散层.

    从胶团的结构可知,由于吸附层内 离子或 离子数目少于 或 ,因此胶粒是带电的,但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由于扩散层并不与胶粒一起运动,因此,在外电场作用下,胶粒作为一个整体而向某一电极移动,而扩散层的离子移向另一电极.

    二、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

    1.胶体的稳定性

    从理论上讲,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胶粒有相互聚集成大颗粒而沉降析出的趋势.然而实际上经过纯化的胶体往往可以保存数日甚至更长时间也不会沉降析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胶粒的静电作用

    同一体系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了胶粒的靠近、聚集.

    ②水化膜的保护作用

    胶粒中的吸附离子和反离子都是水化的(即离子外围包裹着水分子),所以胶粒是带水化膜的粒子.水化膜犹如一层弹性隔膜,起到了防止运动中的胶粒在碰撞时相互聚集变大的作用.

    2.胶体的聚沉

    胶体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只要减弱或消除使胶体稳定的因素,就能使胶体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这种使胶粒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的现象称为聚沉.

    (1)电解质对胶体的聚沉作用

    在胶体体系中,加入少量电解质后,增加了体系中离子的浓度,将有较多的反离子挤入吸附层,从而减少甚至完全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使胶粒之间的相互斥力减少甚至丧失,导致胶粒聚集合并变大,最终从胶体中聚沉下来.

    聚沉规律有以下两点:

    ①电解质对胶体的聚沉作用,主要是由与胶粒电性相反的离子引起的,这种离子的价数越高,其聚沉值越大.

    ②同价离子的聚沉能力虽相近,但也略有不同,半径大的离子聚沉能力强.

    (2)胶体的相互聚沉作用

    将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也会发生聚沉.如所带电荷相互抵消,形成较大颗粒,产生聚沉.

    选自《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