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有关内容: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反应①③为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反应②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的转移,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备;

    (2)实验室用H2O2制备氧气,为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

    (3)根据氨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判断,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4)①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计算;

    ②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溶液.

    (1)反应①③为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反应②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无电子的转移,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备,反应的方程式为Ca(OH)2+2NH4Cl

    .

    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NH3;Ca(OH)2+2NH4Cl

    .

    CaCl2+2NH3+2H2O;

    (2)实验室用H2O2制备氧气,为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条件下反应,如用制备氧气的装置制备氨气,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开用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吸水放热的特点制备氨气,

    故答案为: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或生石灰或碱石灰);

    (3)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制取时应先通入N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从侧面照射,若出现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样品是纳米级,否则不是,

    故答案为:NH3;取少量样品和水混合形成分散系,用一束光从侧面照射,若出现光亮的通路,则证明样品是纳米级,否则不是;

    (4)①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有8mol/L×0.1L=V×12mol/L,

    V=0.0667L=66.7mL,

    故答案为:66.7;

    ②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溶液润洗;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溶液,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定容后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溶液充分混合,则不正确的是BC,

    故答案为:BC.

    点评:

    本题考点: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溶液的配制等基本实验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学习中注意积累,(3)的反应原理类似于侯氏制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