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一块纯净的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可观察到锌片逐渐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平行地插入一块铜片,可观察到铜片上_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根据能否反应分析;

    (2)根据(1)(2)对比总结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并写出电极反应式;

    (3)根据原电池的定义及构成条件设计原电池;

    (1)铜片和酸不反应,且铜片上也没有自由电子,所以没有气泡产生;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时,锌片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传到铜片上,铜片上有自由电子,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看到有气泡产生.

    故答案为:没有;有.

    (2)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到电解质溶液中,有电流产生,由此可总结出原电池构成的某些条件是:两电极要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上的反应是,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所以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铜片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故答案为:两电极要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并用导线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

    Zn-2e-=Zn2+;2H++2e-=H2↑.

    (3)化学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所以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被称为原电池.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选取实验物品或仪器:

    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铜片、锌片;电解质溶液:水果(或果汁等电解质溶液);连接电极的材料:导线;检验电流的产生:灵敏电流计(或小灯泡等).

    将活泼性不同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用导线连接两电极,灵敏电流计和锌片,锌片失电子生成锌离子,电子通过导线到达电流计,可以看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或小灯泡发光),说明有电流产生,即形成了原电池.

    故答案为:化学能,电;水果(或果汁等电解质溶液)、铜片、锌片、导线、灵敏电流计(或小灯泡等);

    将铜片和锌片同时插入水果中,用导线连接铜片、灵敏电流计和锌片,可以看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或小灯泡发光),即形成了原电池.

    点评:

    本题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设计原电池,原电池的设计要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为依据,注意电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