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二是蝗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分析图1: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丙为分解者.

    分析丙图:a点时种群数量为[K/2],此时种群增长率最大;b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

    (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根据图1中乙中四种生物的能量可判断:A为第二营养级,B和C都处于第三营养级,D位于第四营养级.因此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网)为:

    (2)B和D两种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年龄组成能预测C将来数量变化.

    (5)①图乙中0~b段,种群增长呈现出S型曲线,0~a段种群密度增加,a~b段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原因是随着蝗虫种群密度增加,种群内个体因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

    ②图中a点是种群数量增量速度最快的点,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数量.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下降,这样可以防止出现c点.

    ③治理蝗虫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故答案为:

    (1)

    (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4)年龄组成

    (5)①随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

    ②a 性别比例

    ③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点评:

    本题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考点点评: 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合和功能、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意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