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差量法?(不要去百科复制一大串来,我希望能够在你们理解了的基础上,用你们的语言,可以加一些百科上的语言,组织起

1个回答

  • 1.差量法,一般是利用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差别进行计算.

    比如锌和稀硫酸混合,反应后质量减少了Xx克,这个减少的质量就是氢气.

    当然上个比较简单,有些会难点.

    比如碳酸氢钠加热,质量减少,这个减少的就是水合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还有更难的.

    比如铁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增加Xx克,这个增加的就是生成铜与反应的铁之差.

    更变态的也有,但完变不离其宗,利用的都是质量守恒,只要判断出是那些物质离开(或加入)导致质量发生变化就可以了.

    差量法通常会降低题的难度,如果越用越难那就不要用了.

    2.C

    反应增加的应该为参加反应的水和二氧化碳质量减去生成氧气的质量.NaOH就是固体的,它熔点300多度的应该不会熔化吧.

    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每mol水反应质量增加2克.即18克水增加2克(9:1).

    与CO2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每mol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28克.即44克二氧化碳增加28克(11:7).

    设原混合气体中有水9x克、二氧化碳11y克,则水反应增加质量为x克、二氧化碳反应增加质量为7y克.

    列出方程组:9x+11y=11.6

    x+7y=3.6

    解得:11y=4.4 9x=7.2

    也就是说二氧化碳与水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所以混合气体平均分子质量为(44+18×4)÷5=23.2

    选C.

    不过这道题不用这么复杂,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接与相对分子质量最大和最小的之间,也就是18到44之间,其他的一定不可以只能选C.(喜欢化学就是这样,题总是不做绝了,好多时候总给你留些后门O(∩_∩)O)

    3.4:1,1.6克

    先算平均分子质量:22.4÷5.6×2.4=9.6..

    再利用十字相乘法算

    4 22.4

    9.6

    32 5.6

    所以氦氧体积之比22.4:5.6=4:1

    氧气质量:

    2.4×32/(32+4×4)=1.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