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铝、铜是常见的三种金属.同学们发现生活中的铝和铜制品表面一般不用防锈,而铁制品一般需要做防锈处理.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实验探究】由题目中的实验现象,推测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思评价】做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实验验证】根据“Al>Fe>Cu”,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可推测反应现象;

    【拓展迁移】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二是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实验探究】由实验现象:铁丝表面产生少量气泡,铝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铜丝表面不产生气泡,所以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Fe>Cu;

    【反思评价】实验中可以看出,铝丝表面开始不产生气泡,几分钟后产生大量的气泡,是因为表面有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其它金属也是如此,因此金属性质实验时需将金属进行打磨,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实验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的颜色为红色,因此铁丝伸入硫酸铜中的现象为: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拓展迁移】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先插入铜片无现象,插入铁片,铁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中再伸入铝片时,不产生气泡因为盐酸消耗完了,但是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铝的表面会析出金属铁;也能证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Al>Fe>Cu;

    【反思评价】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或污物);

    【实验验证】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拓展迁移】Cu、Fe、Al

    点评:

    本题考点: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考点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