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所示是氯化钠和硝酸钾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考虑;

    (2)根据图表中数据变化规律分析回答;

    (3)根据3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考虑加入的物质是什么;

    A、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关系考虑;

    B、根据溶解情况考虑;

    C、根据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考虑;

    D、根据降温后的现象考虑.

    (1)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则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填:降低温度;

    (2)由图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不大;故填:变化不大;

    (3)①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氯化钠溶解的少,所以有晶体剩余的是氯化钠;故填:氯化钠;

    ②A、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变化不大,升高温度不一定能将剩余的甲物质全部溶解;

    B、因为氯化钠有不溶解的,所以所加入的质量一定大于36.3g,但硝酸钾全部溶解,一定小于或等于45.8g;

    C、因为乙溶液没有不溶物,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故C正确;

    D、将得到的乙溶液降温至10℃时,会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少.

    故填:C;

    ③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填: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点评:

    本题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测量容器-量筒;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点评: 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乙溶液是否饱和的判断,没有不溶物就有两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