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根据物质的构成进行解答;

    (2)根据阳离子带正电以及化合物的书写方法进行解答;

    (3)根据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进行解答.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原子和氯原子构成的;

    (2)在符号①Fe3+、②H2O2、③SO42-中,表示阳离子的是Fe3+;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Fe2(SO43

    (3)①混合物是由多种分子构成的,所以A表示混合物;

    ②从图可以看出,变化Ⅰ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变化Ⅱ、Ⅲ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变化中“

    ”和“

    ”的分子个数比为1:2,所以二者的质量比为(32×1):(28×2)=4:7.

    故答案为:(1)水;

    (2)①;Fe2(SO43

    (3)①A;②II、III;③4:7.

    点评:

    本题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考点点评: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读懂示意图表示的意义,结合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