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和排出,随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积累.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风等等.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空气、湿度.

    (2)绿色植物草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其中草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要,并且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因此草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兔以草为食、蛇以鼠为食,故该生态系统中的兔与草、蛇与鼠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生态系统内部形成了许多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又会形成食物网.狐、猫头鹰之间相互争夺食物鼠、兔,因此二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兔、鼠、鹰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故此生态系统图未表示出,但必不可少的生物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因此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

    (5)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有毒物质在生物的体内不能分解,无法排出,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狐.因此猫头鹰、狐体内污染物含量最高.

    (6)猫头鹰和狐的数量急剧下降,其捕食的兔、鼠、蛇、吃虫的鸟,因天敌减少而数量增加;当它们达到一定的数量时,会因食物不足数量减少.因此若人们滥捕滥杀猫头鹰和狐,使其数量急剧下降,对其他动物的影响是:它们的数量将会先增后减.

    故答案为:

    (1)阳光;空气;温度

    (2)草;光合作用;太阳

    (3)捕食;食物链;食物网;竞争

    (4)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遗体

    (5)猫头鹰、狐;食物链

    (6)先增后减

    点评:

    本题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考点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