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普陀区二模)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个回答

  • 解题思路:(1)了解图示的横纵坐标的含意,再观察在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

    (2)观察图形了解C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确定方法;

    (3)先根据图形了解t1℃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再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可得;

    (4)根据图形观察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再计算溶液质量.

    (1)图示中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是B,最小的是C.故答案为:B>A>C

    (2)将物质的饱和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加溶剂的方法;还可以根据溶解的与温度的关系,用降温或升温的方法.从图形中可以看出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少,故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溶液变为不饱和.故答案为:加溶剂(水)、降低温度

    (3)从(1)小题可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是B,最小的是C.又因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B,最小的是C.故答案为:B>A>C

    (4)从图形中可以看出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也就是说100g溶剂(水)中最多可溶解30gA物质;50g水中最多可溶解A物质15g,溶液的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故t1℃时A物质在50g水中不形成的溶液质量是50+15=65g.故答案为:65g

    点评:

    本题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考点点评: 本题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形为依据,考查溶解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