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小题。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

1个回答

  • 1、奶奶表面上对病危的父亲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伤留恋,实质上是不想让她的儿子带着牵挂离去,表达了奶奶对父亲深藏不露的爱。

    2、 父亲去世后,奶奶的头发一夜变白;一个星期奶奶一粒米都未曾下肚;“我”劝奶奶“想父亲就哭出来”,奶奶说“泪早已在心里流干了”。

    3、用来对比手法;儿子落水,不会水的母亲下水施救;母亲落水,年轻力壮的儿子仅伸出扁担施救。用意在于自然引出故事的主旨:母疼儿如长江水,儿孝母只扁担长。

    4、现实中和故事中的母亲都很爱自己的儿子,但表现不同。现实中的母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更理性、更深沉;现实中的儿子对母亲的爱远远超过了故事中的儿子,在自己无力尽孝的情况下,让孙子承担起为奶奶尽孝的责任。

    5、例:儿行千里母担忧。

    养儿方知父母恩。

    天地宽大,父母恩大。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