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2个回答

  •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刘向的《说苑·正谏》.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就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

    “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启示:

    ①它极形象地说明螳螂做出捕蝉的决策时,没有考虑到“黄雀在后”的潜在因素,而黄雀亦只顾眼前,忽视“弹丸在下”的潜在因素,三者都没有考虑到自己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缺乏系统观点.

    ②我们做事要顾全大局,听取被人的意见,三思而后行.最重要的是,做事不仅要想到眼前的利益,还要顾到自己身后的隐患,如果像禅、螳螂,黄雀那样,敌人就有可能趁我们享受最后的快乐时,一举把我们消灭了.最重要的是要瞻前顾后!

    ③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我们考虑问题,处理事情时.要通盘谋划,不能顾此失彼.我们为人处事时要近忧远虑,居安思危

    lz可以自己选择一些

    对的话希望采纳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