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也曾出现在古人的笔下,你能写一首关于咏蝉的诗吗?

1个回答

  • 1楼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的《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王沂孙【齐天乐·蝉】

    绿槐千树西窗悄,

    厌厌昼眠惊起.

    饮露身轻,

    吟风翅薄,

    半翦冰绡谁寄?

    凄凉倦耳.

    漫重拂琴丝,

    怕寻冠珥.

    短梦深宫,

    向人犹自诉憔悴.

    残红收尽过雨,

    晚来频断续.

    都是秋意.

    病叶难留,

    织柯易老,

    空忆斜阳身世?

    窗明月碎.

    甚已绝余香,

    尚遗枯蜕?

    鬓影参差,

    断魂青镜里.

    <又>

    一襟余恨宫魂断,

    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

    还移暗叶,

    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

    玉筝调柱.

    镜里妆残,

    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

    叹移盘去远,

    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

    枯形阅世,

    消得斜阳几度?

    余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

    顿成薰风,

    柳丝千万缕.

    晋代陆机《寒蝉赋·序》:“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 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时,则其信也;加以冠冕 ,则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虫哉!”

    唐代诗人白居易《早蝉》: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唐代诗人司空曙《新蝉》: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

    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宋代杨万里的《初秋行圃》:

    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呜.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却不声.

    清代冯煦的《剑州闻蝉》:

    列柏西台寂不鸣,九天风露特凄清.

    剑南雨过延新爽,始得疏林第一声.

    南朝诗人萧子范《后堂听蝉》:“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其《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一诗中:“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代诗人卢同《新蝉》:“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

    唐代诗人卢殷《晚蝉》:“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南朝[陈]刘删《咏蝉诗》,“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

    清代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唐代诗人姚合《闻蝉寄贾岛》:“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

    唐代诗人雍裕之《早蝉》:“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

    咏蝉(一作客中闻早蝉)

    于武陵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

    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