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使民也义。(公治长) 子欲居九夷,或曰:“....”.......子曰君

1个回答

  • 孔子论君子之儒

    【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rǔ)画.〔1〕”

    子谓子夏曰:“女(rǔ)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tán tái)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3〕”

    【说学】

    〔1〕 冉求: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字子有.说,通“悦”,喜欢.中道:中途.女,通“汝”,你.画,停止.

    冉求说:并非不喜欢老师的大道,因为能力不足,所以才做不到.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必将中途而废弃.你说你力不足,是你自己停止了对大道的追求,而并非真的是因为能力不足.

    孔子认为,只要好学乐道,没有能力不足的人.也就是说是学不学的问题,是从内心深处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一时,是要用人的一生来学习的.做人是自己的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于自己.

    〔2〕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儒,古代从巫、史、祝等分化出来的一类人,也称术士,以后泛指学者.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

    君子之儒,学道以修身,道明而身修,言谈举止无不合于正道.君子之儒体于仁,用于行,不仅明道理,而且知权变;立身于世,无所不通.君子之儒,进可以为官治民,退可以独善其身.小人之儒则不然,学道不能用于身,不知用于行,只知空守一言,而不知权变.进则迂腐不能治民,退则怨天尤人.君子之儒道在心中,小人之儒道在口中.

    〔3〕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武城:鲁国的城邑.宰:春秋时,治理城邑的长官称宰.焉耳乎:都是语气词.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径:小路.

    子游为武城邑宰.孔子问子游:你可得到贤人相助?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平时走在田野时,必依正道而行,绝不走便捷的小路;不是公事,从不到我的住处来.

    农村的道路大多顺着田地的边缘,但也有一些小路穿越田地.澹台灭明行不由径,说明他做事能从于道、为人端正;不是公事,不找子游,说明他能守志达节,不屈己以事人.子游所举澹台灭明之行事,虽为小事,但行之却难,足以明澹台灭明的为人.细细思索,可以知道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