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的创作背景、RT、 时间紧.要效率、

1个回答

  • 《己亥杂诗》是诗人晚年写的一首组诗,这首诗选自其中第五首.

    首句:“浩荡离愁”是说诗人的愁绪无边无际,“白日斜”是写景.此句可译为,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带着无边无际的愁绪离开京都.

    第二句:“吟鞭”即马鞭,“东指”即向东.“天涯”即指自己的家乡,诗人当时住在广东,相对于京城来说,距离遥远,即有天涯之意.此句可译为,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最后两句: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落红”喻指诗人自己,“花”喻指国家、人民.诗人虽辞官回家,但仍心系国家人民,即使是辞官离京,也要像落红一样,化作春泥,护花(报效国家,报效人民).

    龚自珍生活在清政府的衰落时期,辞官时间在道光时期,大约是鸦片战争前两年,诗人一生爱国爱民,心忧国家人民.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广大无边.“白日斜”,夕阳西斜.龚自珍报国无门,终于辞官回归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闷.诗中用“浩荡”来形容离愁,说明愁绪之深.这个“愁”不是个人私怨,而是对国事的忧虑,爱国之心显而易见.“浩荡离愁”又用夕阳西斜来烘托,更为愁绪抹上一重浓浓的色彩.

    “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句是说甩响马鞭,奔向遥远的地方.才离京城何来“天涯”呢?这是作者的心态所致.因为这次离京意味着告别朝廷,远离仕途,不再回来了,所以作者产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绪.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落花,“红”, 比喻理想与信念.“落红”,是作者自比脱离官场.这两句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写“落花”,花虽落但仍然依恋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养故枝,实际上是借以表露诗人的情怀.诗人虽然像一朵落花辞别故枝一样地离别了京师,但他并不是无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龚自珍对当时社会现实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明知前途困难重重,他仍执著地“化作春泥更护花”,这种对理想的坚定追求,高度的爱国热忱,崇高的献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在人们常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答案补充 对于他为什么辞官?

    希望这对你有帮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对于他为什么辞官?希望这对你有帮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