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字对意入诗,再填空.淀、露、线、练、箭、扇、电长江万里白如( ),淮山数点青如( ),江帆几片疾如( ),山泉千尺飞如

1个回答

  • 长江万里白如( 练),淮山数点青如( 淀),江帆几片疾如( 箭),山泉千尺飞如( 电),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 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

    这首诗用( 比喻)式( 对偶)句,描绘了浔阳秋景.通篇押( an)韵.

    浔阳,即今九江市.长江流经此地这一段又名浔阳江.这首元散曲乃作者傍晚登浔阳城楼的即兴写景之作,写浔阳的景色.

    全篇七句四十五字,却尺幅万里.分则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画,七个风景镜头,千姿百态,各放异彩;合则构成浔阳江山的立体壮观,好似一部名胜风景影片.其间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无不咸备.真是气象万千而又和谐统一,壮丽雄奇而又韵味无穷.

    在一个新月初生的秋夜,作者江畔极目,饱览了逍酣的秋色,不禁逸兴遄飞,发出了深情的咏赞.一上来就连用四个属对工整的排句,铺叙江天的景色,有如贴锦、刺绣一样,使江山秀色更加集中、更加动人.万里长江止息了它翻卷的惊涛,静静地向东流去.在月光的映照下,反射出银色的光泽,宛如平铺着一条白色的绸带.远处的青山肃穆地矗立在江边,苍茫的夜色把它映衬得更加翠绿.

    如果说一、二句描绘山水是从大处落墨,取神于静穆的话,那么三、四句则着眼于刻画具体景物的动态美,使之大小相形,动静相映,增加其层次和变化的美感.几片征帆东去如箭,一泓山泉直泻如电,这是多么健捷的景观啊.置身其间,能不令人神观飞越吗?“晚云”两句也是排偶句法,转写天际的秋色,同样充满了诗情画意.晚霞收尽,天气变凉,水气凝成了白色的露珠.初升的新月,虽未团圆,却也有欲圆之势.因为团扇是圆的,用它来形容待圆之月,故曰“初学扇”.写了如珠的秋露和如珪的秋月,接下去就轮到秋天的宠禽――鸿雁了.作者在徜徉水际、目送征帆的当儿,回首北顾,只见一行塞雁隐现天际.它是那样高、那样远,看上去宛如悬在云端的一缕细线.当诗人把我们的目光引向无尽的碧天时,曲子也就戛然而止了.这种结法韵味高远,俊爽有致,是很耐人寻味的.

    从艺术手法上讲,它采取大排偶法,将一些典型的景物整齐地组织在一起,用所谓意象叠加的技法,直叙景物,不加评议.纯用形象来感动读者,征服读者.在这一点上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