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段落(10篇)
  •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
  • 1200字 高三 记叙文
    “二十四”节气申遗,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当其最终成功,便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传统文化真乃瑰宝也,切莫抛弃。莫断旧根,方有前路。诚然,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是不可否认的,我们的生活从此走上了“现代化”的轨迹。但是,全新的生活面貌并不意味着将传统文化、那些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全然抛弃。正如蔡崇达在《皮囊
  • 1200字 初一 应用文
    1876年3月10日这一天,当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成功地接通了与助手沃特森的电话时,一个新的通信时代由此打开。 1973年3月10日这一天,当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马丁•库帕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时,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 2013年6月27日这一天,当爱迪生乘坐
  • 1200字 初中 读后感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而传统文化则是国家的根,失去传统文化的国家恰如无根的浮萍,悬浮迷茫地漂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不知归去何方。而中国——我们的国家,却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这是令我们多么自豪的历史啊!而最具代表性的无非是我们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了。读了《我国传统文化习俗文化》让我看
  • 1200字 初二 议论文
    当我们耳旁听不见京胡铿锵有力的声音,当我们眼前看不见草书龙飞凤舞的笔法。当我们手中拿不到年画乡土气息的图样,我们应该深思了:我们把老祖宗留下的精神家园变成什么样子?如果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棵大树。艺术是枝叶,思想是根须,那么,这棵树已叶黄枝枯根损了。语言,这根粗壮的枝条已被折弯了,虫蛀了。据报道
  • 1200字 高二 散文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当老一辈的游子在山重水阔的天涯角落里忆起故乡,脑海中浮现的,应是那”青石的街道向晚“,是响着跫音的木板桥,惹上铜绿的旧门环,是那梁间呢喃的燕语,瓦隙晨泄下的阳光。共同的记忆,是暖黄的灯光,无论人漂泊何处,心中总有牵挂,总有归属感;亦是遮风蔽雨屋檐,无论生
  • 1200字
    北京过去渗透于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老规矩”,是衣食住行,包罗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下面小编整理的别让“老规矩”止于热议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作文题目】一篇给材料作文,写《北京的规矩》,如进人家做客应该遵循哪些规矩等;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
  • 1200字 高一
    本应欢喜朝暮,却六娶六丧;本应三代同堂,却病入膏肓;本应耕读传家,却罂粟遍野。史诗长卷徐徐打开,手抚最后一卷之时,只余留淡淡哀绪。世人皆道白鹿原是民族的秘史,这样的说法的确不可否认,但倘若读者细细读来,逐步深入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蕴,并对其中延续性的精神进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在此书中的深
  • 1200字 初二 议论文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辉的文明历程。自古以来传统文化就是一本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百科全书。且不说朱子“温恤”治家、陆游“国仇”示儿、文天祥浩然正气照汗青、范仲淹心忧天下,单说林则徐虎门销烟、康有为戊戌变法、孙中山辛亥革命、鲁迅弃笔从戎等等,真是数不胜数。在五千年文明
  • 1200字 高三 记叙文
    闻得“二十四节气”申遗,除有老孟支持赞赏之态,亦有小丁不甚理解之声。于今之信息时代,我以为:“二十四节气”不应淡出公众的视野。中华文明几千年温暖的经纬,是先人以血汗和智慧织就而成。“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为适应农时,在辛勤耕作之余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凝练出的一套反映自然界阴、雨、晦、明等万千有序变化的知识
传统文化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