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作文段落(10篇)
  • 900字 初二 散文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
  •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想说一说蓑衣与斗笠完全是出自于我内心的农民情结。这是我少年儿童时农村最常用的雨具。每每看到雨天,看到人们手拿着漂亮的小花伞或塑料雨衣,我便会想起以前的那唯一的雨具——蓑衣与斗笠。人们运用蓑衣与斗笠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句,其意为:你的牧人来了,戴着蓑衣
  • 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在老屋的墙壁上,经常悬挂着一件很不一样的褐色衣服,威武、有型、特别,非布料,就像一个稻草人一般默默地守在那里,配上别致的草笠,其实那是爸爸的一整套蓑衣。它陪伴着爸爸下地干活,上山打柴,在那些数不清有多少风雨交加的日子里,爸爸与它相依为命,就像爸爸的“护身符”,它为爸爸遮风挡雨,爸爸保护着我们,撑起了
  • 1200字以上 初三
    短文篇幅的衡量标准由于载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在2千字以下,个别的有所放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牧童改写成短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牧童改写成短文1】在广阔无边的原野上,绿茵茵的烟草遍布其上,高低起伏,就像在快乐地舞蹈。轻柔的晚风吹拂着野草,发出“刷刷”的声音,那声音是多么悦耳,多么动听,仿佛是一首优
  • 250字 初二 散文
    平生最爱江南雨,丝丝入梦花芬芳。也许,我对江南最美的印象,就来自温柔的江南雨吧?"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的这首让我对美丽的江南无比向往。看,西塞上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渔夫带着青色的斗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雨如丝
  • 300字 初一 写景
    早晨,我和平桥村一起从睡梦中醒来。出门一看,平桥村的早晨真美啊!天色还未明,几缕淡淡的阳光从厚厚的云层中透出,给清晨的平桥村增添了几抹淡然的色彩。远远地望见,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缕缕的阳光映红了天边的云彩,形成了一片片鲜红的朝霞——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清晨的雾还未褪去,像一件轻盈的水纱披在了平桥村静
  •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读史,铭心慧眼,任凭乱世里群雄剑影翻来覆去,六朝古都风云际会,在滂沱大雨摇摇欲坠的那个王朝最后的背影,落寞而萧索,一如披了蓑衣在深夜打更的孤寡老人。你看见的,永远只是黑暗笼罩下浓郁的孤独,等老得腐朽了,一捧净土掩尽前世种种,再不会有人记得。   而苏轼的词里,大多被他读得豪情万丈,更有种斜阳里光色深
  • 650字 初三 记叙文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外公提议我们全家去他当年知青下放的洞港农场去参观,去感受下当年知青的生活和劳动的成果。全家都表示赞成。一路上我一直问外公:“什么叫知青,什么叫下放,为什么要你们去农场?去那儿都做什么呀?”外公笑着对我说:“知青就是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知识青年们,自愿从城市去农村,帮助那边开垦荒地,
  • 750字 初一 叙事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外公提议我们全家去他当年知青下放的洞港农场去参观,去感受下当年知青的生活和劳动的成果。全家都表示赞成。一路上我一直问外公:“什么叫知青,什么叫下放,为什么要你们去农场?去那儿都做什么呀?”外公笑着对我说:“知青就是刚刚踏出校门的学生,知识青年们,自愿从城市去农村,帮助那边开垦荒地,
  • 900字 初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题记厚实的田埂,散发着淡淡的泥土香味。远处青山黛紫,近处短褐穿结的农人在田中披蓑戴笠,不厌斜风细雨,只因为他们是土地的孩子,有着土地般厚道的品性。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实巴交的“泥巴腿子”,他一生都在与土地打交道。一根扁担,一把锄头,以及一块揉进了他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