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作文段落(10篇)
  •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一叶落知天下秋? 15号文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有小草的翠绿;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可以根据一叶落下知道秋天的到来一叶落知下天秋,洞察事物,明白其中道理,才能走向成功一叶落知天下秋,成就阔达人生“不事权贵”的青莲居士,曾放荡不羁地笑骂孔
  • 550字 高二 散文
    天下之兴,非灵之效,九嶷之故,天时之利也。谓之:“天下何以兴?”曰:“假民食之有余,衣之有节,民靖国富,则天下何以不兴!”始皇以力,席卷天下,横扫六合,收天下精英聚之咸阳。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谓智力无阻也。却匈奴,筑长城,是以万里而拒之,置天下于水之深、火之热也,后以阿房蜀兀,复使民之弗言欲绝。至
  • 500字 高二 散文
    天下之兴,非灵之效,九嶷之故,天时之利也。谓之:“天下何以兴?”曰:“假民食之有余,衣之有节,民靖国富,则天下何以不兴!”始皇以力,席卷天下,横扫六合,收天下精英聚之咸阳。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谓智力无阻也。却匈奴,筑长城,是以万里而拒之,置天下于水之深、火之热也,后以阿房蜀兀,复使民之弗言欲绝。至
  • 500字 高中 抒情
    天下之兴,非灵之效,九嶷之故,天时之利也。谓之:“天下何以兴?”曰:“假民食之有余,衣之有节,民靖国富,则天下何以不兴!”始皇以力,席卷天下,横扫六合,收天下精英聚之咸阳。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谓智力无阻也。却匈奴,筑长城,是以万里而拒之,置天下于水之深、火之热也,后以阿房蜀兀,复使民之弗言欲绝。至
  • 500字 高二 散文
    天下之兴,非灵之效,九嶷之故,天时之利也。谓之:“天下何以兴?”曰:“假民食之有余,衣之有节,民靖国富,则天下何以不兴!”始皇以力,席卷天下,横扫六合,收天下精英聚之咸阳。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谓智力无阻也。却匈奴,筑长城,是以万里而拒之,置天下于水之深、火之热也,后以阿房蜀兀,复使民之弗言欲绝。至
  • 750字 高二 记叙文
    从陈蕃和薛勤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薛勤认为“欲扫天下者必先扫一屋”。而我并不这么认为。首先,我必须先明确我自己的观点——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我们应该知道,大凡有志之人的目标是为了“扫天下”。那既然早已明确了目标,又何苦非局限于“扫一屋”呢?若说“扫一屋”是“扫天下”的基础,那么天下那么多的“屋”,你“扫
  • 1000字 高一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此熟语流传甚久,也议论了很久。相传在东汉之时,有一个名人名叫陈蕃,他少年时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薜勤见状批评他说:“你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来接待宾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薜勤当即针锋相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人的评
  • 1000字 高二 写人
    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面对薛勤的批评却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细细推之,陈蕃与薛勤的话各有各的道理。大丈夫志在四方,鸿鹄之志,燕雀不知,陈蕃心里能有平天下的理想,志存高远,实属宽广博大的胸襟;而薛勤却要陈蕃从“一屋”扫起,从小做起,由
  • 1000字 高二
    读罢这则小故事,掩卷深思,陈蕃、薛勤两个人物形象在我脑海里萦回。初看起来,薛勤是长辈,批评后辈似有道理,但仔细想一想,我倒又觉得委屈了陈蕃,有必要为他说几句。陈幕胸怀大志,努力追求“扫天下”的大目标,而不注意小节。如果据此咬定他小时不能“扫一屋”,长大必不能“扫天下”,那未免武断了点。古今中外,有些
  •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一叶落知天下秋? 9号文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喜欢讨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见微知著,以小便能见大总的来说就是见一叶落知天下秋。然而我却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这是以偏概全,一叶落并不就是天下秋了,不能以一点来看全面。天下秋是由无数落叶来组成的,这是一个量变导致质变的过程,一叶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