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作文段落(10篇)
  • 550字 高二 散文
    天下之兴,非灵之效,九嶷之故,天时之利也。谓之:“天下何以兴?”曰:“假民食之有余,衣之有节,民靖国富,则天下何以不兴!”始皇以力,席卷天下,横扫六合,收天下精英聚之咸阳。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谓智力无阻也。却匈奴,筑长城,是以万里而拒之,置天下于水之深、火之热也,后以阿房蜀兀,复使民之弗言欲绝。至
  • 500字 高二 散文
    天下之兴,非灵之效,九嶷之故,天时之利也。谓之:“天下何以兴?”曰:“假民食之有余,衣之有节,民靖国富,则天下何以不兴!”始皇以力,席卷天下,横扫六合,收天下精英聚之咸阳。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谓智力无阻也。却匈奴,筑长城,是以万里而拒之,置天下于水之深、火之热也,后以阿房蜀兀,复使民之弗言欲绝。至
  • 500字 高二 散文
    天下之兴,非灵之效,九嶷之故,天时之利也。谓之:“天下何以兴?”曰:“假民食之有余,衣之有节,民靖国富,则天下何以不兴!”始皇以力,席卷天下,横扫六合,收天下精英聚之咸阳。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可谓智力无阻也。却匈奴,筑长城,是以万里而拒之,置天下于水之深、火之热也,后以阿房蜀兀,复使民之弗言欲绝。至
  • 750字 高二 记叙文
    从陈蕃和薛勤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薛勤认为“欲扫天下者必先扫一屋”。而我并不这么认为。首先,我必须先明确我自己的观点——一屋不扫可以扫天下。我们应该知道,大凡有志之人的目标是为了“扫天下”。那既然早已明确了目标,又何苦非局限于“扫一屋”呢?若说“扫一屋”是“扫天下”的基础,那么天下那么多的“屋”,你“扫
  • 1000字 高二 写人
    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面对薛勤的批评却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细细推之,陈蕃与薛勤的话各有各的道理。大丈夫志在四方,鸿鹄之志,燕雀不知,陈蕃心里能有平天下的理想,志存高远,实属宽广博大的胸襟;而薛勤却要陈蕃从“一屋”扫起,从小做起,由
  • 1000字 高二
    读罢这则小故事,掩卷深思,陈蕃、薛勤两个人物形象在我脑海里萦回。初看起来,薛勤是长辈,批评后辈似有道理,但仔细想一想,我倒又觉得委屈了陈蕃,有必要为他说几句。陈幕胸怀大志,努力追求“扫天下”的大目标,而不注意小节。如果据此咬定他小时不能“扫一屋”,长大必不能“扫天下”,那未免武断了点。古今中外,有些
  • 800字 高二 议论文
    常有人说父母和睦、兄弟无故是一种快乐,常有人说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是一种快乐,也常有人说怀德于身是一种快乐,而我要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不亦乐乎!天下“英才”,多为有志之士,教之,乐也。孔子弟子三千,而多为知志立礼之人,孔子得之,大幸也,非在讲学,而在叙道也,讲学只是思想的一种灌输,而遇天下英才并与
  • 1200字 高二 议论文
    寻着历史的足迹,总有一些感动无与伦比;嗅着历史的气息,总有一些神话那么惊天动地。是那些古仁人,用不朽的心点缀着华夏大地,铸就着民族灵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古仁人总喜欢寄情山水,回归自然,修身养性,释放心灵。归隐南山,香菊为伴。陶渊明将自己置于官场之外,亲近自然,寄情山水,拒权势,名
  • 900字 高二 散文
    力拔山兮气盖世,英雄的结局不一定完美,但是,英雄的一生一定精彩。行至乌江口岸,过往的一切又浮现在眼前……小时候,父亲质问你为何学习不用功,你却道:“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不足学,学万人敌。”好一个万人敌,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向。西楚霸王,并不是当了王以后才称霸,而是,从开始便是霸王。初见秦始皇,语出惊人:
  • 800字 高二 议论文
    我们学过杜甫的一首诗歌: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仕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时值寒秋,北风怒号,吹破了他那不堪一击的茅屋,冰冷的夜雨冻得他彻夜难眠。诗人都有一颗如同地动仪一样敏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