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作文段落(10篇)
  • 650字 初二 记叙文
    董狐这件事情过后五十九年,齐国又发生了皇帝被杀事件。凶手是大臣崔抒。于是史官又来了,史官叫太史,他写道:崔纾弑庄公。崔纾可没有赵盾那种好脾气,他光火了,立刻把史官杀掉!可是,事情却没完。史官的弟弟来了,还是这样写:崔纾弑庄公。崔纾又气了,又杀了一个。可是,事情还没完。史官的弟弟的弟弟又来了,又这样写:崔纾弑庄公。崔纾更气了,又杀了史官的弟弟的弟弟。可是,事情还没完。史官的弟弟的弟弟的弟弟又来了,又这样写:崔纾弑庄公。于是,崔纾不气了,泄气了,他只好认输,不杀了,让史官随便写吧!
  • 150字 四年级 写人
    仓颉的籍贯,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亦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 350字 五年级
    过了几天,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就让蔺相如陪他一起去,廉颇大将军在边界防守。秦王和赵王见了面,秦王要求赵王为他鼓瑟,并让史官记录了下来,蔺相如很不高兴,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并让史官也记录了下来,秦王没占到便宜,于是就让赵王回去了。蔺相如又立了大功,赵王封他做上卿,官位比廉颇高。
  • 650字 初一
    春秋笔法一曰直书,所发生即所记,撼山易,撼史难。《左转》一卷,向来不贬弑君的记载,赵氏、栾氏的大族从未使他们的行径从史书上消失;那四五之言,崔杼强横,杀死记录史官的父亲和兄弟,也无法将恶名除去。所谓的当世权贵,往往没有地位低下的史官充满力量。春秋笔法,这一纽带也是充满力量的纽带,只是往往微小。
  • 400字 五年级 散文
    一位传世史官,排开哄闹的人群,走到血迹猩红的刑场上。一项肉体与心灵的苦楚,一阵亲友和看客的叹气。他是个言官,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若是为此死去,不失为一直谏烈臣。从匍匐于地的殿臣到直起身子的史官,这是勇敢和崇高的跨越。活着,是他对未尽之愿的不甘与无奈,更是一种从苦难中萃取出的人性的高贵。
  • 650字 五年级 叙事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位史官,他的祖先也是史官,而秦始皇把史书放火给烧了,对史实的民间传说也说法不一。司马谈就想写一部史书,司马迁帮父亲去各地访察,回来了一段时间,汉武帝派去南方安抚当地的一些国家,完成后回来,这是父亲病重,临终前父亲还念念不忘史书的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司马迁用业余时间写史记,这件事被汉武帝知道了,便让人偷抄了一份,武帝一看,发现司马迁打自己的好处坏处都写,不禁大怒,就借他给李陵说情便把他打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司马迁忍辱负重,艰难的写着史记。历时19年终于完成,从此史书上便没有了对司马迁的记载。
  • 500字 初三
    2、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10年,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不要忘记自己所要写的史书。司马迁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这就是要写作《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史记》不久,就被牵连进了李陵案件。因为李陵与匈奴打仗,战败后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为生气,司马迁为安慰汉武帝,就说李陵可能是假设降,汉武帝认为李是替李陵说情,就把他设进监狱,并施以严酷的刑罚——腐刑。遭些打击,他曾萌发出自杀的念头,但他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含垢忍辱,历经20年,终于完成了《史记》。
  • 1000字 初三 写人
    起居注是皇帝日常起居的真实记录,大到军国要务,小到吃喝拉撒睡,无不记录在案。作用其一,记录历史,备后人查阅;其二监督皇帝,使其不得干坏事。历史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皇帝不得查阅自己的起居注,不得干预史学家的工作,让史学家独立记录,以免影响起居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只有极少数皇帝,或者出于好奇,或者做了坏事,心中有鬼,才会打破这一规矩。在这少数不守规矩的皇帝中,就有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有一次,唐太宗问负责写起居注的谏议大夫褚遂良:“起居注可以拿来看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记录人君言行,包括问题和失误,使人君不敢随意为非,没听说人君可以拿来看的。”太宗又问:“我干了坏事,你们也记吗?”褚回答:“这是臣的份内之责,不敢不记。”唐太宗和褚遂良的对话流露出了唐太宗看起居注的念头。又一次,唐太宗问监修国史的房玄龄:“前代史官所记,皆不让人君阅览,这是为何?”房答:“史官不虚美,不隐恶,人君见了会发怒,所以不敢献。”唐太宗说:“朕和前代人君不同,想亲眼读读国史,看一看朕有哪些失误,便于以后改正。”唐太宗坚持要看国史,房玄龄屈从了。唐太宗看了起居注,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使一些史学家不敢直笔,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 1200字 初三 写人
    起居注是皇帝日常起居的真实记录,大到军国要务,小到吃喝拉撒睡,无不记录在案。作用其一,记录历史,备后人查阅;其二监督皇帝,使其不得干坏事。历史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皇帝不得查阅自己的起居注,不得干预史学家的工作,让史学家独立记录,以免影响起居注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只有极少数皇帝,或者出于好奇,或者做了坏事,心中有鬼,才会打破这一规矩。在这少数不守规矩的皇帝中,就有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有一次,唐太宗问负责写起居注的谏议大夫褚遂良:“起居注可以拿来看吗?”褚遂良回答说:“史官记录人君言行,包括问题和失误,使人君不敢随意为非,没听说人君可以拿来看的。”太宗又问:“我干了坏事,你们也记吗?”褚回答:“这是臣的份内之责,不敢不记。”唐太宗和褚遂良的对话流露出了唐太宗看起居注的念头。又一次,唐太宗问监修国史的房玄龄:“前代史官所记,皆不让人君阅览,这是为何?”房答:“史官不虚美,不隐恶,人君见了会发怒,所以不敢献。”唐太宗说:“朕和前代人君不同,想亲眼读读国史,看一看朕有哪些失误,便于以后改正。”唐太宗坚持要看国史,房玄龄屈从了。唐太宗看了起居注,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使一些史学家不敢直笔,对我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 900字 高中 散文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官崔杼杀害了齐庄公。他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命令史官太史伯在史书中记载齐庄公因病而死。但太史伯为了让正义得到伸张,为了让后人看到真正的史实,坚持写下了“崔杼弑其君”的记载。崔杼大怒,命人杀掉了太史伯。崔杼要求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纪录他要的“历史”,但仲不肯屈服于崔杼,坚持在史书上记下相同的内容。于是崔杼又杀害了太史仲。三弟叔继任史官后,却还是如实写下了同样的字句。为了一句真话,兄弟三人先后赴死,大义凛然,没有丝毫的畏惧。到了老四太史季继任史官时,他明知三位哥哥是为何而死,但他拿起了笔,记下了与三位哥哥相同的记录,我们现在正是因此才能知道真正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