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作文段落(10篇)
  • 500字 小学 日记
    上午十点钟左右,我就和姑姑还有弟弟去上海城销售处等着踩高跷的人的到来。等了不一会儿,就听见了敲锣打鼓的声音。一会儿,我们就看见了踩高跷的人,前面是一辆卡车,上面坐满了“猴子”在敲锣打鼓,后面跟着的就是踩高跷的人。他们的脚下踩着高高的木棍,最前面的是两个道士,中间有医生、仙女,还有几位小孩子装扮的小猴子,只是他们踩的高跷短一些。最后一个是弯腰驼背的人,我觉得最后一个人最让人好笑了。他弓着腰、歪着嘴、偏着鼻子,手里还拿着一个酒壶(其实里面装的是水)。边走边说:“喝酒了!”看见谁在他旁边,就往那个人嘴里倒一点点,真是好玩极了!他走路也和别人不一样,走两个小步再走一个大步,像个醉汉一样。
  • 150字 二年级 写人
    我非常喜欢踩高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踩在一根高高的木棍上,一下子变成了巨人,多么神奇呀!他可以自由地走来走去,还能在空中翻跟头,落下来也摔不着。也有小朋友踩着高跷,最大的十多岁,和大人一样,稳稳当当地走在大街上。还有好多踩高跷的表演者,不时聚集在一起,不断变换队形,真是精彩!
  • 500字 六年级 叙事
    踩高跷 广东省增城新塘省水电二局学校六〈一〉班罗仕嘉 我小时侯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最让我难忘的是学踩高跷。 一天,妈妈从外婆家找出了两对怪东西,我奇怪地问妈妈:“妈妈,这奇怪的东西是甚么?”“这叫高跷,人踩上去就变得高了许多。走得也快了许多。”妈妈回答。“那这东西怎么玩?”我又问。妈妈说:“你先站上去,保持着不掉下来。然后用手脚控制着前进。”说着,妈妈给我做了个示范。我看后说:“这很简单,就和走路一个样。”妈妈让我试一试,我先用踩上高跷,然后用右脚一蹬想上去时,却从上面摔了下来。我不服气,再一次上了去,这次还算顺利,安全地上了去。可是没走几步,我又从上面掉下了来。我现在知道了学踩高跷很难,要下定决心不怕摔跤才行。 接下来我继续学踩高跷。 我再次成功地上了高跷,小心翼翼地走了几步。为了安全起见,我让妈妈用手扶住,别给我掉下去。这样,我成功走了五十多米。突然,妈妈松开了手,但我却没有觉察到。快到围墙时,我喊妈妈让我下来。这时,我才发现了妈妈已经松开了手,我没办法停下来,一头撞在墙壁上,摔倒在地。过了一会儿,我学会了拐弯、跑步、刹车、蹦跳后,我还和妈妈比赛跑步了几场,结果是我赢了,我高兴极了。真是‘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啊!!
  • 650字 六年级 叙事
    那天下午,我和张子晗约好到新城市广场踩高跷,那次是我第一次踩高跷,心里特别兴奋。到了广场,我立刻穿好高跷鞋,想站起来走走,可腿怎么也使不上力来。而一旁来过好几次的张子晗也穿好了高跷鞋,只见他手撑着铁栏杆,一用力就站了起来。我学着他的样子,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可我还没站稳就又摔倒了,我只好再试一次,还是不小心摔倒了……
  • 400字 三年级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它也是春节活动的一个高潮,多了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元宵节那一天,民间有逛灯会、猜灯谜、放烟花、踩高跷等活动,俗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我们这不是什么古城,没有什么庙会,唯一有的就是离塘沽不远的葛沽镇,每年一次的踩高跷
  • 450字 五年级 叙事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 列子?说符 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 550字 五年级
    爷爷来到屋外,给我演示一遍。只见他身手敏捷,双手握好高跷,左脚先踏上去,然后右脚飞快地踩上,握紧扶把,在地面上平稳地走动着,样子很轻松。爷爷刚走了一圈,我就迫不及待想试试了,我学着刚才爷爷的样子踩上去,谁知,那高跷好像只顺从爷爷,不听从我的命令似的,我刚踩上去,就扑通一声摔了下来,屁股疼了好长时间呢。这时,爸爸走过来,教我踩高跷,他用手紧紧地抱住我,让我先上去,然后随着我的步伐,一步一步地移动着,我吃力的学着。练了很长时间,我认为自己已经学得差不得了,就不让爸爸扶,自己站在小板凳上练习起来。慢慢地,我可以走几步了,可是手中的棍子总是不听使唤,容易出来,不知是什么原因?爷爷告诉我了窍门:在踩高跷时,双手要用力,按照脚的步伐提落,并且一定要把扶把紧靠在身上,使它不超过胳膊,这样才能避免摔倒。听了爷爷的话后,我又练习了几遍,果然没错,想摔倒都难呀!
  • 350字 三年级 叙事
    先说说踩高跷的来由吧!传说,春秋战国时期,以滑稽著称的晏婴,一次出使邻国。邻国的大臣都要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装一双木腿,顿时高大了起来,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题发挥,把邻国君臣挖苦一顿,使得他们很狼狈。据此,踩高跷活动由此流传民间。
  • 400字 四年级 状物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 400字 三年级 叙事
    到了那里,我们都纷纷冲进大门,安静的农庄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老师把所有人分成两组活动,我们组先去拔河、踩高跷,再去坐牛车。最有趣的是打年糕,老师让我们排成对轮流去试一下,轮到我时我和妈妈举起锤子使劲砸了三下。砸好的年糕又香又软,好吃极了!还有踩高跷也很有意思,刚开始我根本站不稳,后来我掌握了踩高跷的秘诀,一下子就走了三十几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