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无畏作文段落(8篇)
  • 600字 一年级 观后感
    在电影中毛泽东不顾别人的反对,誓死保卫湘江,保住了剩下的3万多名红军战士。可以体现出毛泽东的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佩。影中我感觉张一山的扮演李天佑并不像,但也卯足了劲在演,何健虽然台词写的很凶猛,但实际上可以再多点杀气腾腾。但不管演得多不好,这部电影总归向我们宣示了红军战士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不怕艰苦的英雄气概。
  • 5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这个国庆,我再次读了这本书——《红军长征》。书里,红军战士那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感动落泪。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趁树湘率领部队为红军垫后,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了。等到他们撤退时,湘江已被国民党封锁,他们又饿着肚子退回山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中中了敌人的子弹。但他依然坚持到底,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最终被敌人抓住,壮烈牺牲,年仅29岁。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如果没有了陈树湘这样的战士,这场战役如何能取胜?如果没有了千千万万个陈树湘,长征能胜利吗?正因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大无畏精神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我们的长征才能胜利。要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红军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收益匪浅。
  • 5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读了《军神刘伯承元帅的一生》,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有了极大的感悟,因此写了此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刘伯承元帅的一些平生事迹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无私贡献,与它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了刘伯承元帅的智慧,及勇敢无畏的品质,对祖国对人的人民的热爱之情。读了此故事,我感慨万千。他拒绝使用麻醉忍痛摘除坏死的眼球,使日耳曼军医沃克对他肃然起敬。他还指挥了着名战役“抢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桥”,使蒋介石在1938年洛阳的军事会议上不得不表扬说,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刘元帅曾说过“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这句话表现了刘元帅的大无畏精神和他的英雄豪气。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中华名族的骄傲。从古到今,中国涌现出多少像刘伯承的爱国志士。他们的智慧超群,的英勇无比,都拥有着大无畏精神,都有着爱国的精神,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进步的先驱。他们用血,用泪,才换来了今天。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富强的时代,这是一个和平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 500字 初一 读后感
    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处,那就是作者笛福的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我还明白了: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成为一名英雄,一个强者。是啊,鲁滨逊就是一个英雄,一个强者,如果他没有这种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就不会成为在岛上生活二十八年的强者了。
  • 550字 读后感
    夹金山海拔4000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而且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还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狂风大作,忽而冰雹骤降。但是,虽然是行进在如此恶劣的气候中,红军终还是以大无畏的精神硬是把大雪山踩在了脚下!想想我自己,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稍遇到一点儿小困难,就退缩了,有时甚至干脆就放弃了。对比之下,红军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都能翻越大雪山,而我为什么一遇到一点小困难就不能去克服它呢?难道我不应该学习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吗?
  • 10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董存瑞,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那大无畏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我们仿佛还能听到他高呼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冲呀!”多么令人振奋、令人感动的一幕呀!这大无畏的精神不仅是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也是把中国革命的胜利推进一步的基石。先辈们在这大无畏中找到了力量,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并把它延续到了今天。
  • 700字 初一
    我敬佩环卫工人,敬佩他们大无畏的工作精神。世界上总有那么些无聊之人,竟将垃圾随意扔至马路上。一路上,车辆来来往往,人群稀稀散散,环卫工人,则需要躲避车辆和行人,将垃圾成功清理。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听新闻报道过很多环卫工人在马路上被车撞飞的事例,而事故的起因:竟是马路中央的一团垃圾,而这位环卫工人只是想要扫掉垃圾。谁曾想,这样却酿成了事故。这个故事看起来那么简单,甚至有点像个玩笑,但它却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令我们惊讶的,应该是环卫工人将自己的生命置身于外,却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职责的行为。说到这,不得不说,环卫工人也有他们伟大的一面,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不是谁都具有的。
  • 800字 初一 散文
    姿势决定实现梦想的能与否。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那样的条件下写成《史记》,汗青溢光,是因为他执着于梦想,在命运面前摆出了一副不畏困难的大无畏的姿势,顽强抗争,向梦进发,最终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司马迁由大无畏的姿势改为畏惧的姿势,那么世上还会有《史记》吗?司马迁的名字还会千古流传吗?我想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产无疑是一个最致命的打击,而贝多芬却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写成最著名的交响曲,唱响千古,是因为他在命运面前摆出不甘屈服、勇于挑战的姿势,以坚强的毅力写出一个又一个的音符,最终世间之绝唱在贝多芬的手下诞生。